疑懼
詞語解釋
疑懼
疑慮,恐懼。
英misgiving; apprehensions;
引證解釋
猜疑畏懼。
引《易·巽》“進退志疑也” 三國 魏 王弼 注:“巽,順之志,進退疑懼。”
唐?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各宜自安;如妄自疑懼,敢相扇動,朕即赦 元濟 不問,迴軍討之。”
《明史·方國珍傳》:“已而 汝 潁 兵起, 元?募舟師守 江。國珍 疑懼,復叛。”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八章:“為了消除他的疑懼,掏出一支煙遞給他。”
國語辭典
疑懼
因為不相信而害怕。
引《后漢書·卷一三·隗囂傳》:「囂疑懼,即勒兵,使王元據隴坻。」
《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撫臺聽了這一番話,十分疑懼,臉上卻不露出張皇的神氣。」
網絡解釋
疑懼
疑懼,漢語詞匯。
拼音:yí jù
釋義猜疑畏懼。
出處《易·巽》
分字解釋
※ "疑懼"的意思解釋、疑懼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疑懼造句
1.像彭羕這樣的狂放之士,最后心懷叛意,與諸葛亮的疑懼、排斥、忌刻、狹隘是不無關系的。
2.唱罷,又喝了一大口酒,伏案長歌當哭起來,放浪形骸,竟渾然不在意周圍百十雙驚恐疑懼的眼神注視著。
3.藍老師和妻子對視了一眼,有些為難,雖然政府官員打了包票,他們還是有些疑懼,畢竟趙默志的勢力大得很,回到鄉下難保不被打擊報復。
4.漸漸旌旗在望鼓角相聞,兩支大軍猶如兩條巨蟒,在絕死纏斗前,雖然心存疑懼卻又不得不裝出一副蔑視對手勝券在握的模樣。
5.起初,那些英雄們鑒于從前百花教主以色易藝之戒,不無疑懼,可是久而久之疑心盡去,樂得和她們交往,如蟲逐臭,如蟻附膻。
6.張統本來還有些疑懼,但是見呂光舉止自若,談笑如常,手下也都個個輕松,這才放下心來,于是夜里大宴,賓主盡歡,張統上下也就真心投降了。
7.遂益妄言排陷,至大臣疑懼,皆欲求去,甚傷國體。
8.是羊的綿軟,是鼠的驚怯,是鼬的疑懼,是忍氣吞聲,是茍且偷安,是臨陣脫逃,是浩瀚的詞匯里,所有最沒出息的詞的結合體。
9.正疑懼間,卻聽寺門外腳步雜沓,一眾日本少女,手擎氣死風燈魚貫而入。
10.在靜默中,我聽了仿佛有點疑懼!
11.一陣痛苦的疑懼涌進我心頭,那是很少有希望的.
12.疑懼和望外的喜悅攪在一起,使我暈眩起來.
13.她對我講這話的時候,她的疑懼我的態度更表示得明顯,她好像在那里說:呵呵!
14.他又是為弗勒擔心,又是疑懼在眾的看法,他睡不好,吃不香,覺得精神不振。
15.美國重新興起強硬應對中國的論調,歐盟則疑懼強大的中國會對歐洲頤指氣使,冒出了中國是高傲強權的說法。
16."百慕大三角"吞沒了無數來往船只,詭秘莫測,令人疑懼。
相關詞語
- wú yí無疑
- bàn xìn bàn yí半信半疑
- yí yì疑義
- huí yí回疑
- yí bù疑怖
- zhì yí質疑
- háo wú yí wèn毫無疑問
- kǒng jù恐懼
- huái yí懷疑
- yí jǔ疑沮
- yí èr疑二
- wèi jù畏懼
- cì yí賜疑
- yí huì疑諱
- yí gù疑故
- yí lùn疑論
- yí yà疑訝
- yí sòng疑訟
- yí yì疑議
- zhèn jù震懼
- yí dài疑殆
- jīng yí驚疑
- yí yí sī sī疑疑思思
- jī yí積疑
- jiāo yí交疑
- mí yí迷疑
- yí xiāng疑相
- jǐng jù警懼
- yàn yí讞疑
- yí lǜ疑律
- yí wèn疑問
- yí jiàn疑間
- yí mèn疑悶
- jì cháng zhī jù季常之懼
- dòng yí洞疑
- jǐng jù儆懼
- fú yí浮疑
- wèn yí問疑
- sī yí思疑
- yí dòu疑竇
- huò yí或疑
- hú yí狐疑
- xiōng jù兇懼
- sān jù三懼
- yí bīng疑兵
- yí tuán疑團
- chéng huáng chéng jù誠惶誠懼
- yí yún疑云
- yí hù疑互
- yí shì疑事
- nán yí南疑
- yí rén疑人
- zhì yí置疑
- yóu yí猶疑
- yí xì疑隟
- yí xì疑隙
- yí niàn疑念
- yí fèn疑忿
- yí xīn疑心
- yí jì疑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