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造句
1.諸位愛卿苦矣,年中以吐谷渾常恃其遐阻,屢擾疆場,肆行兇虐,有征無戰,所向摧殄。
2.9世紀中葉,吐蕃崩潰后,吐谷渾人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依險屯聚自保。
3.吐谷渾人修建墳墓時受漢代王室墓葬黃腸題湊形制影響,演變成用一層柏木夾一層四五十厘米高的石頭,然后層層疊起,如同蓋樓一般。
4.吐谷渾王拾寅兩受宋、魏爵命,居止出入,擬于王者,魏人忿之。
5.他兒子葉延接了班,葉延飽讀詩書,頗知禮儀,用祖父的名字作了王族姓氏,并立國號為“吐谷渾”。
6.據當地的人介紹,春秋戰國至晉朝屬維洲屬地,阿壩是羌人游牧區之一,南北朝時期屬吐谷渾國。
7.吐谷渾與北魏、隋朝和唐朝的關系。
8.翌年閏四月,唐軍在庫山(在今青海天峻)與吐谷渾交戰,李道宗部大敗吐谷渾,唐軍首戰告捷。
9.吐谷渾軍據高臨下射擊柴紹軍,箭如雨下,形勢危急,唐軍將士皆失色。
10.君集我怎能真反呢,是蹉跌至此啊!念我為唐家大將破滅二國(高昌國以及與李靖一起滅的吐谷渾),還是有微功可陳。
11.吐谷渾處于唐朝與吐蕃的中間地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唐蕃雙方爭奪的重點。
12.此期間,劉氏還作為唐朝廷全權代表,數次前往回紇鐵勒撫慰,奔赴吐谷渾、吐藩宣敕,均圓滿完成使命。
13.在松贊干布統一吐蕃以后,就著手全面擴張,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先滅掉了吐蕃東北部的吐谷渾,然后占領了大唐王朝的大片土地,比方說河西、隴右、西域等地區。
14.土族族源問題,目前學術界仍有較大分歧。主要有“吐谷渾說”和“蒙古說”兩種觀點。
15.唐肅宗(756—762年)時,吐蕃占據安樂等州,吐谷渾再遷往朔方(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和河東(山西省蒲縣),部眾分散,被稱作吐渾、退渾。
16.前軍夜戰洮河北,巳報生擒吐谷渾。
17.研究吐谷渾文化對了解絲綢南路、青海歷史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18.唐軍乘勝進軍,經過積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渾西陲且末(今新疆且末)。
相關詞語
- hún hún è è渾渾噩噩
- tūn tūn tǔ tǔ吞吞吐吐
- tǔ shí wò fā吐食握發
- d? c?o gǔ打草谷
- gǔ wù f?谷物法
- shān gǔ山谷
- gǔ c?o谷草
- ǒu tù嘔吐
- tǔ huǒ luó吐火羅
- gǔ wù谷物
- zài gǔ m?n gǔ在谷滿谷
- hún shēn渾身
- tǔ zhǔ吐屬
- qióng gǔ窮谷
- qián gǔ kù錢谷庫
- hún y?渾雅
- ài gǔ隘谷
- gǔ guā guā谷呱呱
- xíng gǔ硎谷
- guǐ hún鬼渾
- ān gǔ安谷
- gǔ zǐ谷子
- hún gǔ yā jì渾骨丫髻
- cí tǔ辭吐
- kēng gǔ坑谷
- gǔ míng谷明
- tǔ qì吐棄
- gǔ mǎ谷馬
- gǔ nú谷駑
- gǔ jū谷駒
- cáo gǔ漕谷
- zuò gǔ作谷
- tù xiě吐血
- shí gǔ時谷
- hán gǔ函谷
- hún sì渾似
- jiǎo hún攪渾
- chū gǔ qiān qiáo出谷遷喬
- dài gǔ代谷
- tǔ xià吐下
- tǔ wàn吐萬
- yīng gǔ鶯谷
- tǔ hún吐渾
- yǐn gǔ qī qiū飲谷棲丘
- xuān tǔ宣吐
- yáng méi tǔ qì揚眉吐氣
- jīn gǔ jì金谷妓
- tǔ shé吐舌
- jiǔ gǔ九谷
- gǔ shì谷士
- tǔ zhàn吐綻
- yàn gǔ燕谷
- bǐ gǔ秕谷
- tǔ hú吐鶻
- gǔ gǔ谷谷
- yuě tǔ噦吐
- yí gǔ貽谷
- wēn yuán gǔ溫源谷
- pān gǔ mò潘谷墨
- bù gǔ不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