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ài mìng fù
注音ㄨㄞˋ ㄇㄧㄥˋ ㄈㄨˋ
繁體外命婦
古稱卿、大夫之妻。后亦稱因夫或子而得封號的婦女。與內命婦相對。
古稱卿、大夫之妻。后亦稱因夫或子而得封號的婦女。與內命婦相對。參閱《通典·禮六七》。
引《禮記·喪大記》:“外命婦率外宗哭于堂上北面。”
鄭玄 注:“卿、大夫之妻為外命婦。”
唐?元稹 《賀降誕日德音狀》:“宜集百寮及外命婦進名賀,皇太后仍御 光順門 內殿,與百寮相見,便為常式者。”
《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一年》:“甲子,還宮,御 正武殿,集百官及宮人、外命婦,大列伎樂,初作乞寒胡戲。”
胡三省 注:“外命婦,五命以上官之妻也。”
外命婦:古代稱卿、大夫之妻。后亦稱因夫或子而得封號的婦女。與內命婦相對。外命婦的封爵取決于丈夫的官職,沒有經濟上的保障,只享受名義上的待遇。其根據丈夫官職劃分為從正一品的貞敬夫人到從九品的孺人,給予外命婦的封爵。
1.百官群僚、番國使臣朝賀天后于肅天門,山呼千歲,內外命婦人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