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
詞語解釋
二胡
由兩條相差五度,一頭張在槌形小木筒上而另一頭系在琴桿頂端弦軸上的絲弦構成的中國弓弦樂器。
英urheen,urhien,urhheen;
翻譯
- 英語 erhu (Chinese 2-string fiddle)?, alto fiddle, CL:把[ba3]
- 德語 Erhu (Mus)?
- 法語 erhu
引證解釋
胡琴的一種。長一尺四寸左右,琴筒用木制成,一端蒙蟒皮或蛇皮,有內外二弦,聲音柔和低沉。參閱《續文獻通考·樂七》。
國語辭典
二胡
南胡的別名。參見「南胡」條。
網絡解釋
二胡 (樂器)
二胡(拼音:Erhu) 始于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
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聽松》、《賽馬》等。
分字解釋
※ "二胡"的意思解釋、二胡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二胡造句
1.他能繪畫,亦能書法,而且還能品簫吹笛拉二胡,是個渾身充滿了藝術細胞的奇人。
2.高胡,琵琶,二胡,中阮,大阮。
3.本報煙臺5月2日訊京胡、二胡眾樂齊奏,墜琴、揚琴百音齊鳴。
4.大家紛紛籠火架鍋,待肉香撲鼻,拿出美酒細細品嘗;有手藝的還用山野菜弄了幾個小炒;文藝愛好者吹笛彈箏、二胡協奏……
5.用以咔戲的另一類樂器為弓弦樂器擂琴、墜琴、二胡等。
6.一個三弦琴,一把二胡,一根笛子和一面鑼,和奏起抑揚頓挫的樂聲,在煙洞山頂漫延開來。
7.淮海戲演出、拉丁舞表演以及鋼琴、古箏、二胡等樂器表演,舉辦“虞姬公園”杯國慶書畫展。
8.汪蓉,從小先后學習舞蹈、鋼琴、葫蘆絲、二胡等樂器,這個懷揣著藝術夢想的女孩一直期盼成為舞臺上最耀眼的明星。
9.沿南湖大路由東向西行駛,穿過人民大街駛入工農大路,工農二胡同右轉彎,人民大街右轉彎;返程沿人民大街由南向北行駛,南湖大路右轉彎回原線。
10.當地政府還給他們送來了大鼓、二胡、電子琴、調音臺等設備,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經常來指導,讓“歡樂莊稼院”越辦越火。
11.同時,“文樂”增加了墜琴、二胡、笙、笛、嗩吶,“武樂”增加了大鑼、手鈸、堂鼓等,從而逐漸形成了獨具藝術風格的北詞兩夾弦劇種。
12.東廂房的工作臺上,放著銼、鑿、鋸、錛等大大小小的制琴工具;墻壁的琴架上,掛著制成的板胡、曲胡、二胡、墜胡等精美的琴弦樂器。
13.沒有燈光舞臺,沒有徐徐啟落的幕布,兩張木板凳,兩個破舊喇叭,搭出簡陋舞臺;兩襲戲袍,一把二胡,一副梆子,開腔便成調。
14.司鼓崔洪,操琴朱建中、王悅、何健,京二胡孫文慶。
15.困難面前大家沒有退縮,牛暢和他的伙伴們用罐頭盒、炮彈殼、蛇皮、蛤蟆皮、豬尿泡、電話線等材料,先后制成了二胡、京胡、三弦、月琴。
16.拿起二胡,先學著老爸也唱起積極向上的紅歌,紅梅贊、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剛剛還記得不能唱出格了,偏偏喜歡你,她記得梁子帶來的磁帶里有。
17.到了“傳承創新”板塊,伴奏樂隊變得更為豐富,演奏員由6人擴大到15至19人,增加了二胡、大阮、中阮、三弦等樂器的數量。
18.苦了麥高,自覺入了窠臼,腦精蟲泛濫,血氣跟從二胡子頻率蠢蠢共振,被引誘,被囚籠,被代表,被纏繞。
19.個子就1米7左右,卻是校籃球隊的中鋒;另外,手風琴、洋琴、二胡、嗩吶,樣樣都會,唯獨日常學習跟不上。
20.胡琴有二胡、京胡、墜琴、馬頭琴等20多個種類。
相關詞語
- yī èr一二
- yī èr sān一二三
- yī èr sān sì wǔ liù qī一二三四五六七
- yī èr jiǔ yùn dòng一二九運動
- yī èr èr yī一二二一
- yī pú èr zhǔ一仆二主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 yī zāo qíng èr zāo lì一傮情二傮例
- yī yuán èr cì fāng chéng一元二次方程
- yī fēn wéi èr一分為二
- yī kǒu hú chái一口胡柴
- yī huí shēng,èr huí shú一回生,二回熟
- yī dì hú ná一地胡拿
- yī tā hú tú一塌胡涂
- yī kè bù fán èr zhǔ一客不煩二主
- yī kè bù fàn èr zhǔ一客不犯二主
- yī jiā wú èr一家無二
- yī chà èr wù一差二誤
- yī gān èr jìng一干二凈
- yì nián dà,èr nián xiǎo一年大,二年小
- yī xīn wú èr一心無二
- yī qí èr qiāng一旗二鎗
- yī tà hú tú一榻胡涂
- yī mó èr yàng一模二樣
- yī pài hú yán一派胡言
- yī qīng èr chǔ一清二楚
- yī qīng èr bái一清二白
- yī hěn èr hěn一狠二狠
- yì shí èr niǎo一石二鳥
- yī qióng èr bái一窮二白
- yī bān wú èr一般無二
- yī tuī liù èr wǔ一退六二五
- yī léi èr shǎn一雷二閃
- yī gāo èr dī一高二低
- dīng yī m?o èr丁一卯二
- dīng yī què èr丁一確二
- qī shí èr七十二
- qī shí èr hòu七十二候
- qī shí èr biàn七十二變
- qī shí èr dì shà七十二地煞
- qī shí èr fén七十二墳
- qī shí èr zǐ七十二子
- qī shí èr dì七十二帝
- qī shí èr gū七十二沽
- qī shí èr yí zhǒng七十二疑冢
- qī shí èr fú dì七十二福地
- qī shí èr xián七十二賢
- qī shí èr zuàn七十二鉆
- zhàng èr丈二
- zhàng èr hé shàng丈二和尚
- sān èr三二
- sān dōng èr xià三冬二夏
- sān shí èr tiān三十二天
- sān shí èr xiāng三十二相
- sān zhān cóng èr三占從二
- sān hǎo èr qiè三好二怯
- sān céng dà,èr céng xiǎo三層大,二層小
- sān shān èr shuǐ三山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