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āo bèi zhuāng
注音ㄅㄠ ㄅㄟˋ ㄓㄨㄤ
繁體包背裝
1.《永樂大典》是“包背裝”,就是整個書皮是由一張紙包裹起來的,不像線裝書那樣好拆、也好復原。
2.晚唐以后,卷軸書向冊頁書過渡,其裝訂方法又有多種多樣的演變,大體經(jīng)歷了經(jīng)折裝、旋風裝、蝴蝶裝、包背裝,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現(xiàn)了線裝本的冊頁書。
3.紙書出現(xiàn)后,大致流行過卷軸裝、經(jīng)折裝、梵夾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多種形式。
4.震旦映畫擁有以“龍鱗裝手卷”為核心的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產品,產品裝幀形制完備,線裝、龍鱗裝、卷軸裝、經(jīng)折裝、旋風裝、蝴蝶裝、包背裝齊全。
5.原本尚保存明代包背裝形式,前后書衣完整,品相良好,具有很高的資料價值。
6.《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為包背裝,半頁9行,行20字,小字雙行同,花口,四周雙邊。
7.正月初四、初五、初六,在博物館國韻學堂小教室,未成年人觀眾將會體驗到“古籍制作”——學習古代書籍的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的裝訂技法。
8.古籍材料從甲骨、石頭、竹木、綿帛到后來的紙張,其裝訂形式也從卷軸裝、旋風裝、梵夾裝、蝴蝶裝、包背裝而至后來普遍流行的線裝。
9.全書采用手工宣紙,雙色原大影印,手工包背裝。
10.明中期以后刻本有兩個顯著變化,一是出現(xiàn)了適應于印書的仿宋字,二是線裝取代了包背裝。
11.晚唐以后,卷軸書向冊頁書過渡,其裝訂方法大體經(jīng)歷了輕折裝、旋風裝、蝴蝶裝、包背裝,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現(xiàn)了線裝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