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牾
詞語解釋
抵牾
也作“抵忤”、“抵梧”、“c051牾”。矛盾;沖突:各派或有抵牾。
翻譯
- 英語 to conflict with, to contradict, contradiction
引證解釋
亦作“抵啎”。抵觸;矛盾。
引宋?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李謫仙》:“二説辨證 李白 《蜀道難》非謂 嚴武 作,明白如此,則《新唐史》抵牾無疑。”
明?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義下》:“一出名公手,一或抵啎,必他有証佐。”牴牾:亦作“牴啎”。 抵觸,矛盾。
引唐?劉知幾 《史通·六家》:“況左右配屬, 班 荀 之與 鄭 戴,又名牴牾。”
金?王若虛 《史記辨惑一》:“混淆差互,一至於此。蓋不惟牴牾於經,而自相矛盾亦甚矣。”
《明史·羅通傳》:“通 本 謙 所舉,而每事牴牾,人由是不直 通。”
清?李漁 《閑情偶寄·居室·聯匾》:“柱圓板方,柱窄板闊,彼此牴牾,勢難貼服。”
章炳麟 《秦獻記》:“僕射 周青臣 用面諛顯, 淳于越 相與牴啎,釁成而 秦 燔書。”
啎,一本作“梧”。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五篇:“《隋志》有《列異傳》三卷……兩《唐志》皆云 張華 撰,亦別無佐證,殆后有悟其牴牾者,因改易之。”引申謂用言語頂撞、冒犯。
引清?蒲松齡 《聊齋志異·江城》:“翁姑薄讓之,女牴牾不可言狀。翁姑忿怒,逼令大歸。”
清?和邦額 《夜譚隨錄·戴監生》:“老人遂發怒聲曰:‘稚子何敢牴牾先輩!’”
國語辭典
抵牾
牛角相抵觸。引申為相互沖突。也作「抵牾」。
引《文明小史·第三〇回》:「那知趙翰林同黃詹事此一番抵牾,弄得大家沒趣。」
網絡解釋
抵牾
抵牾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dǐ wǔ,意思是指矛盾。宋朝司馬光的《進書表(資治通鑒)》和宋朝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李謫仙》均有記載。
分字解釋
※ "抵牾"的意思解釋、抵牾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抵牾造句
1.凡此種種之舉動行為,皆與墨家之學說思想,多所齟齬不合,抵牾悖逆。
2.那些與我們的世界觀相一致的消息變得更容易被記住,而與我們世界觀相抵牾的消息則更容易被忘記。
3.至其自相抵牾之處,亦頗為之是正,夫豈故為薄古哉,亦將以之信今云耳。
4.梅蘭芳的表演所依憑的理念是駁雜含混、自相抵牾的.
5.這兩個人在工作中常常相互抵牾.
6.大千世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充滿了抵牾。
7.這個世界就是如此,人走在不同的道上,對世事的理解可以如此南轅北轍,如此相互抵牾。我卻不能忍受自己對置身的環境一無所知。既然身處的這個自然界如此開闊敞亮,不試圖以謙遜的姿態進入它、學習它,反倒是人的一種無知的狂妄。阿來?
8.在統一普通需求的同時,還要平衡若干機器之間相互抵牾的要求,這就給工程師提布斯灌輸了整體觀.
9.而文學以其特有的表現力和煽動力為社會思潮的發展推波助瀾,不過文學對社會思潮的突發多變也有不適應的時候,會產生一些隔膜和抵牾。
10.智慧的價錢是抵牾.這是人生對人生看法開的打趣.
相關詞語
- dǐ chù抵觸
- dǐ xiāo抵消
- dǐ zhì抵制
- dǐ f?抵法
- d?o dǐ蹈抵
- dǐ jiǎo xì抵角戲
- dǐ zhǎng tán bīng抵掌談兵
- xiāng dǐ相抵
- dǐ lì抵轢
- dǐ shì抵視
- dǐ jiǎo抵角
- shū wǔ疏牾
- dǐ niú抵牛
- dǐ wǔ抵午
- dǐ zhǎng ér tán抵掌而談
- yù dǐ què玉抵鵲
- è wàn dǐ zhǎng扼腕抵掌
- dǐ dá抵達
- ái dǐ捱抵
- dǐ cháng抵償
- dǐ jiǎ抵假
- dǐ xiāo抵銷
- dǐ tóu抵頭
- dǐ jìn gōng jī抵近攻擊
- dǐ duì抵兌
- dǐ chōng抵充
- dǐ lài抵賴
- chēng dǐ撐抵
- chéng dǐ承抵
- dǐ zào抵噪
- dǐ shì抵飾
- dǐ qī抵諆
- dǐ què抵鵲
- dǐ hái抵還
- dǐ qī抵欺
- wǔ nì牾逆
- zhē dǐ遮抵
- dǐ xì抵戲
- yǐ yù dǐ què以玉抵鵲
- dǐ jí抵極
- dǐ fù抵負
- míng jiàn dǐ zhǎng鳴劍抵掌
- dǐ wú抵梧
- dǐ kàng抵抗
- dǐ yā抵押
- dǐ yā抵鴉
- guāi wǔ乖牾
- dǐ sǐ抵死
- dǐ zhǐ抵止
- dǐ jìn抵禁
- dāng dǐ當抵
- dǐ yù抵玉
- dǐ jī抵璣
- bèi wǔ悖牾
- dǐ bǔ抵補
- jī wǔ犄牾
- dǐ qì抵棄
- dǐ gǎn抵捍
- dǐ bèi è hóu抵背扼喉
- dǐ guǐ抵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