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
詞語解釋
平仄
平聲和仄聲,泛指詩文的韻律。
英level and oblique tones;
翻譯
- 英語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technical term for classical Chinese rhythmic poetry)?
- 德語 die vier T?ne in der alten chinesischen Phonetik
引證解釋
平聲和仄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仄指四聲中的上、去、入三聲。舊體詩詞和駢儷文所用字音必須平仄相互交替,使聲調諧協,謂之調平仄。
引宋?陳鵠 《耆舊續聞》卷四:“近代聲律尤嚴,或乖平仄,則謂之失黏。”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五回:“一個是秀才,卻是八股朋友,作起了八韻詩來,連平仄都鬧不明白。”
國語辭典
平仄
平,四聲中的平聲。仄,四聲中的上、去、入三聲。平仄指平聲和仄聲。舊時寫作韻文,用字須平仄相互交替,使其合于格律。
引宋·陳鵠《西塘集耆舊續聞·卷四》:「凡表啟之類,近代聲律尤嚴,或乖平仄,則謂之失黏。」
清·郎廷槐《師友詩傳錄》:「或八句一韻,或四句一韻,或兩句一韻,必多寡勻停,平仄遞用,方為得體。」
網絡解釋
平仄
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余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
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
普通話入聲消失,入聲歸入仄聲中的上去兩聲和平聲中的陰平、陽平,這導致用普通話判別詩詞平仄會有錯誤。
分字解釋
※ "平仄"的意思解釋、平仄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平仄造句
1.或軟語儂儂,或粗狂嘹亮,又或平仄有力,在不經意間被人輕輕唱出,記憶似閥門打開傾涌而出,淚及目眶,隱忍而下[造 句 網]。
2.然而,為了讓鶴歌在民間廣泛傳頌,曾幾何時,一些填詞人也逐步簡化規則,不受平仄限制,沒有律詩的固定格式,不講究對偶,只保留了押韻。
3.所謂仄平平仄者,如感皇恩前段第二句之“數聲鐘定”,后段第二句之“不堪重省”,第四句之“綺窗依舊”是。
4.如以仄韻相押,則韻腳平仄亦隨之變化。
5.由這兩聯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
6.即使作者殫精竭思,有時也難免出現新造詞語、割裂詞匯、顛倒字序、改變成語、搭配不當、平仄不諧、對仗不工、失粘失對等現象。
7.不論五、七言句尾三字的平仄,不可形成“三平”或“三仄”。
8.如關于平仄韻的換押、襯字的添減、韻腳的變換,都有精心琢磨細心體驗于其中,使其既搖曳多姿又不因辭害意。
9.昨天沖到我的佳作里發表一通言論說我不懂平仄韻,是你吧?我還跟你解釋半天我那首詩用的是七律仄起,后段入韻。
10.俺一直沒有搞明白平仄韻,所以只做古體打油,絕不觸近體。
11.為便于初學者,每調還詳細列注平仄韻讀,成為真正的詞譜。
12.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13.在草香論壇和碧聊文學上都有文集的小俞表示,王老犯了他自己以前犯的毛病,平仄和押韻都錯了。
14.我開始還擰著心勁兒,想往下硬推,但是翻遍篋中印文,苦苦尋章摘句,卻發現不是平仄不合,就是韻腳不對,只能一次次作罷。
15.或軟語儂儂,或粗狂嘹亮,又或平仄有力,在不經意間被人輕輕唱出,記憶似閥門打開傾涌而出,淚及目眶,隱忍而下。
16.再則,古典詩詞曲賦講究韻律與平仄對仗,形成一種聲律的節奏,鏗鏘有致,妙不可言。
17.我們舉《登鸛雀樓》這首詩來說明近體詩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此外五言絕句還有三種平仄格式,共四種格式。
18.本卷章節名調寄《破陣子》,胡拼亂湊,不分平仄。
19.此詞平仄不盡合詞譜,概不以詞害意也。
20.一接觸作詞才知道,這里面講究韻腳、平仄,我不懂,臨時求著人家借了一本《詩韻十三轍》,一晚上抄出來,全部背過,以后這方面就過關了。
相關詞語
- bù píng shēng不平生
- gōng píng chèng公平秤
- bān píng扳平
- láng píng郎平
- píng mǐ平米
- tài píng gǔ太平鼓
- shào píng pǔ邵平圃
- dà píng大平
- rè píng héng熱平衡
- xi?o píng qián小平錢
- b?i píng擺平
- bi?n píng zú扁平足
- cháng píng yán常平鹽
- píng mín平民
- chén píng xí陳平席
- tài píng lìng太平令
- píng jú平局
- píng shí平實
- píng dìng平定
- zh?n píng斬平
- ān píng安平
- píng ān平安
- píng xī平息
- yùn píng熨平
- tài píng jūn太平軍
- cháng píng f?常平法
- píng zhí平直
- tiān píng天平
- fù píng jīn富平津
- tài píng dào太平道
- píng yí平移
- píng zhāng平章
- fèn fèn bù píng憤憤不平
- píng rì平日
- píng shí平時
- pū píng鋪平
- shuǐ píng ji?o水平角
- píng pù平鋪
- bù píng不平
- píng fāng gēn平方根
- lā píng拉平
- shēng píng生平
- xi?o píng jīn小平津
- píng shì平視
- hé píng和平
- píng tóu b?i xìng平頭百姓
- hé píng gē和平鴿
- xuān píng mén宣平門
- dì píng地平
- sì píng shì四平市
- shào píng guā召平瓜
- dì píng chuān地平川
- shì píng市平
- píng wěn平穩
- shū píng輸平
- ān píng qiáo安平橋
- qīng píng yuè清平樂
- tián píng填平
- d? píng huǒ打平火
- tài píng d?o太平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