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裳裹膝的成語故事
拼音liè cháng guǒ xī
基本解釋裂:裁,扯;裳:下衣。撕裂衣服包裹受傷的膝蓋。形容行路的急切與艱辛。
出處漢·趙曄《吳趙春秋·闔閭內(nèi)傳》:“申包胥知不可,乃之于秦,求救楚,晝馳夜趨,足踵墌劈,裂裳裹膝,鶴倚哭于秦庭,七天七夜不絕聲?!?/p>
暫未找到成語裂裳裹膝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裂裳裹膝)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促膝談心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談心,甚是款洽?!?/td> |
倒裳索領(lǐng) | 《鄧析子·無厚篇》:“驅(qū)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檻,斯逆理而求之,猶倒裳而索領(lǐng)。”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td> |
身敗名裂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23回:“看來許多舉人、進士做了官,往往因為幾十兩銀子的賄弄,身敗名裂?!?/td> |
衣裳盟會 | 南朝·梁·江淹《蕭讓太傅相國齊公十郡九錫表》:“若乃衣裳盟會,九合一匡,猶慚德斯禮也?!?/td> |
發(fā)指眥裂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 |
心膽俱裂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大37回:“竊念備漢朝苗裔,濫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 |
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下》:“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td> |
掎裳連襼 | 晉·潘岳《藉田賦》:“躡踵側(cè)肩,掎裳連襼?!?/td> |
掎裳連袂 | 宋·劉從義《重修開元寺行廊功德碑》:“服靚妝,繼日以掎裳連袂?!?/td> |
裹足不前 | 戰(zhàn)國 楚 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
衣裳之會 | 《谷梁傳 莊公二十七年》:“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td> |
馬革裹尸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
眥裂發(fā)指 | 《史記·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td> |
膽裂魂飛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一回:“秦鳳一聞此言,膽裂魂飛,忙忙奏知李娘娘。” |
奴顏婢膝 | 唐 陸龜蒙《江湖散人歌》:“奴顏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為狂癡?!?/td> |
刺心裂肝 | 明·張居正《答參軍高梅庵》:“三十年生死之交,一旦遂成永隔,刺心裂肝,痛何可言?!?/td> |
顛倒衣裳 | 《詩經(jīng) 齊風(fēng) 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td> |
加膝墜淵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td> |
卑躬屈膝 | 宋 魏了翁《鶴山文集 江陵州叢蘭精舍記》:“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雖謝安石之賢也,而猶不能免?!?/td> |
作嫁衣裳 | 唐 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td> |
膝行而前 | 《史記 項羽本紀》:“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td> |
蜂腰鶴膝 | 宋·蘇軾《和孔密州五絕》:“蜂腰鶴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td> |
穿云裂石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東坡一》:“既奏新曲,又快作數(shù)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坐客皆引滿醉倒?!?/td> |
碎心裂膽 | 《四游記·蕭后呂客談兵》:“仗臣平生所學(xué),排上南天七十二陣,宋之君臣,必茫然莫知,將碎心裂膽,無計所出矣?!?/td> |
裹尸馬革 | 宋·陸游《隴頭水》:“男兒墜地志四方,裹尸馬革固其常。” |
膝下承歡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8回:“更是二位賢弟不時的在膝下承歡,省得老人家寂寞。” |
婢膝奴顏 | 清 鈕琇《觚剩續(xù)編 簡公雪冤》:“他日僥幸立朝,則婢膝奴顏,汝必安為之矣?!?/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