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蘭竟體的成語故事
拼音fāng lán jìng tǐ
基本解釋芳蘭:蘭草的香氣;竟體:滿身。香氣滿身。比喻舉止閑雅,風采極佳。
出處《南史 謝覽傳》:“覽意氣閑雅,視瞻聰明。武帝目送良久,謂徐勉曰:‘覺此生芳蘭竟體。’”
暫未找到成語芳蘭竟體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芳蘭竟體)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渾然一體 | 《二程遺書》第二卷上:“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
體恤入微 | 鄭觀應《盛世危言·女教》:“俄國特設教女收生院,凡胎前產后一切要癥,必須明白透澈,體恤入微。” |
有志竟成 | 《后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同功一體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黥布列傳》:“往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此三人者,同功一體之人也。” |
體規畫圓 | 宋·宋祁《宋景文公筆記·釋俗》:“若體規畫圓,準方作矩,終為人之臣仆。” |
身體力行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泛論訓》:“圣人以身體之。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 力行近乎仁。” |
三位一體 | 毛澤東《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為什么提出‘鞏固和平’、‘爭取民主’、‘實現抗戰’這樣三位一體的口號?” |
量體裁衣 | 《南齊書 張融傳》:“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 |
空谷幽蘭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五回:“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有這樣高人。” |
賢身貴體 | 《管子 立政》:“雖有賢身貴體,毋其爵不敢服其服;雖有富家多資,毋其祿有敢用其財。” |
赤身露體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吳班引兵到關前搦戰,耀武揚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體,或睡或坐。” |
香肌玉體 | 明·楊慎《洞天玄記》:“我這里自揣,竡劃,穩步決,盡平生手段神靈大,奪了你香肌玉體卻歸來。” |
體國經野 | 《周禮 天官 序官》:“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高官分職,以民為極。 |
魂不附體 | 元 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一個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顏色,使小生魂不附體。” |
一體同心 | 《儀禮·喪服》:“父子一體也,夫妻一體也,昆弟一體也。”《周易·系辭上》:“二人凡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
十步芳草 | 漢 劉向《說苑 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漢 王符《潛夫論 實貢》:“夫十步之間,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蘭因絮果 | 清 龔自珍《丑奴兒令》:“蘭因絮果從頭問,吟也凄迷,掐也凄迷,夢向樓心燈火歸。” |
體無完皮 | 晉·郭訟《魏晉世語》:“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皮。” |
四肢百體 | 老舍《趙子曰》:“趙子曰四肢百體一齊往外漲,差一些沒把大襖,幸虧是新買的,撐開了綻。” |
有志者事竟成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耿渰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體貼入微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8回:“‘只要心平點,少看點利錢,那些貧民便受惠多了。’我笑道:‘這可謂體貼入微了。’” |
體無完膚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晉 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膚。” |
流芳遺臭 | 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刑部·閨鑒圖說踐》:“流芳遺臭,斷非凡庸卑陋所能為,況事而未定。” |
切身體會 | 浩然《艷陽天》第63章:“團支書這幾句話,是她這一程子的切身體會。” |
黃袍加體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一回:“自從陳橋兵變,黃袍加體,即位以來,稱為真龍天子。” |
蘭心蕙性 | 宋 柳永《玉女搖仙佩 佳人》詞:“愿奶奶,蘭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
顧大局,識大體 | 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我們相信,我們的人民是顧大局、識大體、守紀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