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涎欲滴的成語故事
拼音chuí xián yù dī
基本解釋垂:東西的一頭向下;涎:口水。饞得口水快要流出來了。多形容嘴饞想吃。
出處唐 柳宗元《招海賈文》:“垂涎閃舌兮,揮霍旁午。”
暫未找到成語垂涎欲滴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垂涎欲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點一滴 |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清貧》:“為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業。” |
七情六欲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至求仙一事,無非遠離紅塵,斷絕七情六欲,一意靜修,自然可入仙道了。” |
上下同欲 | 春秋·齊·孫武《孫子·謀攻》:“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
專欲難成 | 《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
臨河欲魚 | 《文子·上德》:“臨河欲魚,不若歸而織網。” |
為所欲為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趙孟,必得近幸。子乃為所欲為,顧不易耶?” |
事敗垂成 | 明·梁辰魚《浣紗記·乞降》:“九仞為山,功虧一簣,料想不勞而集,事敗垂成。” |
云垂海立 | 唐·杜甫《朝獻太清宮賦》:“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鳳凰威遲而不去,鯨魚屈矯以相吸。” |
人欲橫流 | 宋 陸九淵《語錄》上:“后世人主不知學,人欲橫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
從心所欲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任所欲為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2回:“又多是土棍青皮,平時魚肉鄉愚,無惡不作,到這時候有了護符,更是任所欲為的了。” |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
低眉垂眼 | 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
償其大欲 | 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日寇原欲在中國求償其大欲,但中國的長期抵抗,將使日本帝國主義本身走上崩潰的道路。” |
克伐怨欲 | 春秋·魯·孔丘《論語·寬問》:“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 |
幾不欲生 | 宋 呂大鈞《吊說》:“其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創業垂統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 |
利欲熏心 | 宋 黃庭堅《贈別李次翁》詩:“利欲熏心,隨人翕張。” |
功垂竹帛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情欲》:“故使莊王功跡著乎竹帛,傳乎后世。” |
功墮垂成 | 明·張鳳翼《紅拂記·棋決雌雄》:“侵地無方,攻城記屈,遭回轉覺難發,功墮垂成,怎能勾沖擊唐突?” |
功敗垂成 | 《晉書 謝玄傳論》:“廟算有余,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 |
勢欲熏心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寶玉聽到這里,覺得不甚入耳,因想黛玉從來不是這樣人,怎么也這樣勢欲熏心起來?” |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 西漢·司馬遷《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
同垂不朽 | 《人民文學》1978年第7期:“烈士的紀念碑,同書寫碑文的卓越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是同垂不朽的。” |
名垂萬古 | 唐·杜甫《醉時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萬古知何用。” |
名垂千古 | 唐 杜甫《醉時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萬古知何用。” |
名垂后世 | 《三國志·魏書·臧洪傳》:“身著圖象,名垂后世。” |
名垂百世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7回:“命終三紀,名垂百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