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慎肅恭的成語故事
拼音qín shèn sù gōng
基本解釋肅:嚴肅;恭:謙遜。勤勞、謹慎、恭敬、謙虛。指做人的美德。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8回:“貴妃切勿以政夫婦殘年為念,更祈自加珍愛,惟勤慎肅恭以侍上,庶不負上眷顧隆恩也?!?/p>
暫未找到成語勤慎肅恭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勤慎肅恭)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勤儉節約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約的雙重生活方式?!?/td> |
謹小慎微 | 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圣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td> |
卑諂足恭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 |
玩世不恭 | 明 李開先《雪蓑道人傳》:“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風韻,只是玩世不恭,人難親近耳?!?/td> |
勤學苦練 | 老舍《文藝學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備,樣樣表現著他終生勤學苦練、奮斗不懈的精神。” |
洗耳恭聽 |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
恭恭敬敬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3卷:“安住見說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個喏?!?/td> |
將勤補拙 | 唐 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td> |
日慎一日 | 《韓非子·初見秦》:“戰戰栗栗,日慎一日?!?/td> |
恭逢其盛 | 明·許三階《節俠記·二十五·誣激》:“這是卿等調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
謙虛謹慎 | 《晉書 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寵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td> |
克勤克儉 | 《尚書 大禹漠》:“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
勤儉持家 | 毛澤東《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要提倡勤儉持家,勤儉辦社,勤儉建國?!?/td> |
小心謹慎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td> |
勤工儉學 | 吳玉章《回憶“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轉變》:“我這時一面在交涉條約的事情,一面又進行第二個任務,就是辦留法勤工儉學。” |
勤能補拙 | 宋 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輸勤?!?/td> |
業精于勤 | 唐 韓愈《進學解》:“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 |
慎終若始 | 戰國·齊·孫臏《孫臏兵法·將德》:“不輕寡,不劫于敵,慎終若始?!?/td> |
畏口慎事 | 宋·蘇軾《答吳子野書》:“近日始畏口慎事,雖已遲,猶勝不悛也?!?/td> |
肅然起敬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規箴》:“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愿朝陽之暉,與時并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
仰屋之勤 |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序》:“后之君子,儻能芟削繁蕪,增廣闕略,矜其仰屋之勤,而俾免于覆車之禍。” |
恭行天罰 | 《尚書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td> |
父母恩勤 | 《詩經 豳風 鴟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
勤學好問 |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它而今是勤學好問,便謚之以文?!?/td> |
行過乎恭 | 《周易·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
卻之不恭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
不勤而獲 | 宋 王讜《唐語林 補遺三》:“吾聞不勤而獲猶謂之災,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