嵚崎磊落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ì qí lěi luò
基本解釋亦作“嵚崎歷落”。比喻品格卓異出群。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個嵚崎磊落的人,這人姓王名冕。”
暫未找到成語嵚崎磊落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嵚崎磊落)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安家落戶 | 丁玲《杜晚香》:“我們決心在這里安家落戶。” |
干凈利落 |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不是老人家,誰能做這樣干凈利落?” |
落落大方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9回:“杜雍卻不推辭,將通身換了,更覺落落大方。” |
落葉歸根 | 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38出:“落葉歸根,豐城劍回。” |
倒冠落佩 | 唐·杜牧《晚晴賦》:“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 |
錯落有致 | 《晉書 衛(wèi)恒》:“纖波濃點,錯落其間。” |
落落寡合 | 明 名教中人《好逑傳》:“母親石氏,隨父在任,因鐵公子為人落落寡合。見事又敢作敢為,恐怕招愆,所以留在家下。” |
沉魚落雁 | 先秦 莊周《莊子 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 |
大起大落 | 老舍《四世同堂》:“她的喜怒哀樂都是大起大落,整出整落的。” |
落荒而逃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 |
葉落歸根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慧能大師》:“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
崎嶇不平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安公子見那路漸漸的崎嶇不平,亂石荒草,沒些村落人煙,心中有些怕將起來。” |
無可奈何花落去 | 宋 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落井下石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fā)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葉落知秋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天童華禪師法嗣》:“動弦別曲,葉落知秋,舉一明三。” |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八回:“常言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小廝怕養(yǎng)不大。” |
木落歸本 | 東漢·班固《漢書·翼奉傳》:“安樂奸邪,辰未主之。”顏師古注引三國·魏·孟康曰:“翼氏《風(fēng)角》曰:‘木落歸本,水流歸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東也。” |
落花時節(jié) |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
碧落黃泉 | 唐 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光明磊落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
同是天涯淪落人 | 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落葉知秋 | 宋 唐庚《文錄》:“仙僧不解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
葉落歸秋 | 元·貫云石《斗鵪鶉·佳偶》曲:“美眷愛,俏伴侶。葉落歸秋,花生滿路。” |
錯落不齊 | 葉圣陶《皮包》:“十多封來信……開口處錯落不齊,是隨手撕的。” |
河傾月落 | 元·陳樵《月放過賦》:“河傾月落,馀歡未歇。” |
魚沉雁落 |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七零八落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 有文禪師》第42卷:“無味之談,七零八落。” |
發(fā)蒙振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好直諫,守節(jié)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說丞相弘,如發(fā)蒙振落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