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圍伍攻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í wéi wǔ gōng
基本解釋古時兵法,謂以十敵一則圍殲之,以五敵一則攻擊之。
出處宋·秦觀《李陵論》:“古之善用兵者,雖能以寡覆眾,而什圍伍攻之道未嘗忽焉?!?/p>
暫未找到成語什圍伍攻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什圍伍攻)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元·許名奎《忍經(jīng)》:“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不攻自破 | 唐 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矣?!?/td> |
以毒攻毒 | 宋 羅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積,巴菽殂葛猶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覀儫o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 |
攻無不克 |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古來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端賴吾能用兵之將,求之于今,邈不可得?!?/td> |
反攻倒算 | 丁玲《在嚴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哪里只是當干部的才受壓迫,才怕地主反攻倒算,才要躲出去?!?/td> |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 春秋·齊·孫武《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
帶減腰圍 | 語出《梁書·昭明太子統(tǒng)傳》:“體素壯,腰帶十圍,至是減削過半?!?/td> |
內外夾攻 |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間內外夾攻,方能取勝?!?/td> |
攻城掠地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4回:“李密諸將士,當時攻城掠地,倚著金帛來得易,也用得易?!?/td> |
攻其不備 | 孫武《孫子 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td> |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 語出《孫子 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td> |
戰(zhàn)勝攻取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三》:“操大國之勢,征強兵伐諸侯,戰(zhàn)勝攻取,利盡歸于陶,國之幣帛竭入太后之家?!?/td> |
圍城打援 | 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第五章:“‘圍城打援’的辦法,不是常使用嗎?” |
車攻馬同 | 《詩經(jīng)·小雅·車攻》:“我車既攻,我馬既同?!?/td> |
攻瑕指失 | 清·顧炎武《與友人書》:“今此舊編,有塵清覽。知我者當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遺諸后人。” |
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 語出《孫子 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
攻城略地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攻城略地,莫不降下?!?/td> |
攻其無備 | 孫武《孫子 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td> |
攻城徇地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盆子傳》:“樊崇等以困窮為寇,無攻城徇地之計。” |
攻心為上 | 晉 習鑿齒《襄陽記》:“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td> |
圍點打援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但是老練的帝國軍人卻揣摸不到于而龍牌下押的什么注,是圍點打援,目標朝著他?” |
明鼓而攻之 | 《論語 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td> |
勞什子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識,還說靈不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td> |
攻守同盟 | 清 梁啟超《中國外交方針私議》:“日本既與英結英日同盟,及日俄戰(zhàn)役方酣,又與韓結日韓攻守同盟?!?/td> |
珠圍翠繞 | 元 金好問《書貽第三女珍》:“珠圍翠繞三花樹,李白桃紅一捻春?!?/td>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蛟唬骸宰又葑又埽稳??’其人弗能應也。” |
恥與噲伍 |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初,韓信由楚王降封為淮陰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順便去看望樊噲,樊噲跪拜送迎。出來后,韓信笑著說:‘生乃與噲等為伍?!?/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