蜩螗羹沸的成語故事
拼音tiáo táng gēng fèi
基本解釋蜩螗:蟬;沸:沸騰。形容聲音嘈雜喧鬧,好像蟬噪、水滾、羹沸一樣。比喻紛擾不寧
出處梁啟超《論美菲英杜之戰事關系于中國》:“雖中原逐鹿,劉興項仆,蜩螗羹沸,而彼一無所聞焉。”
暫未找到成語蜩螗羹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蜩螗羹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揚湯止沸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董卓傳》:“卓未至,進敗”裴松之注引《典略》:“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 |
抽薪止沸 | 北齊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止沸益薪 | 明·李贄《為黃安二上人書》之三:“對高潔人談高潔,已為止沸益薪,況高潔十倍哉!” |
以指撓沸 | 先秦 荀況《荀子 議兵》:“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 |
塵羹涂飯 | 清·錢謙益《答唐訓導論文書》:“南宋以后之俗學,如塵羹涂飯,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棄之。” |
沸沸揚揚 | 《山海經 西山經》:“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湯湯。” |
指雁為羹 | 元 宋方壺《醉花陰 趕蘇卿》:“當初指雁為羹,似充饑畫餅,道無情卻有情。” |
沸反盈天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只見外面的人雪片打進來,沸反盈天,喊聲不絕。” |
簞食豆羹 |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
懲羹吹齏 | 戰國 楚 屈原《九章 惜誦》:“懲于羹者而吹齏兮,何不變此志也?” |
人聲鼎沸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劉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劉方在店中收拾,只聽得人聲鼎沸。” |
民怨沸騰 | 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十卷:“王荊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騰。” |
海內鼎沸 | 《后漢書 袁術傳》:“今海內鼎沸,劉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于諸何如?” |
吃閉門羹 |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11章:“哈哈,學生還愁著吃閉門羹哩!” |
沸反連天 | 《說岳全傳》第六七回:“那黑虎帶來的兩員偏將,給散了眾軍羊酒,仍回到殿上,聽得里面沸反連天,拔出腰刀搶進來。” |
千里莼羹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 |
殘羹冷炙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4回:“乒乒乓乓,把吃剩的殘羹冷炙,翻的到處都是。” |
見墻見羹 | 《后漢書·李固傳》:“昔堯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于墻,食則睹堯于羹。” |
分我杯羹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
沸天震地 | 葉圣陶《一個朋友》:“那一對小新人面對面站著,在一陣沸天震地的拍手聲里,他們倆鞠上三個大躬。” |
猬鋒螗斧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猬鋒螗斧,潢池盜弄,何以哉!” |
麋沸蟻聚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董卓傳》裴松之注引華嶠《漢書》:“無故移都,恐百姓驚動,麋沸蟻聚為亂。” |
麋沸蟻動 | 《淮志子·兵略訓》:“天下為之麋沸蟻動,云徹席卷。” |
殘羹剩飯 | 梁實秋《窮》:“不曾看見兩個窮人搶食半盂殘羹剩飯。” |
熱血沸騰 | 茅盾《子夜》九:“她是怎樣地受感動,怎樣地熱血沸騰。” |
以火止沸 | 漢·桓寬《鹽鐵論·錯幣》:“漢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變幣,欲以反本,是猶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 |
一杯羹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 |
扇火止沸 | 《吳書》:“風聲流聞,震蕩城邑,丘墻懼于橫暴,貞良化為群惡,此何異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