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形活現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ó xíng huó xiàn
基本解釋同“活龍活現”。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活形活現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活形活現)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曇花一現 |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
形影相顧 | 《晉書·桓溫傳》:“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顧,隕越無地。” |
鑒影度形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2回:“這三人將籃子內物件,一齊擺出仔細瞧看,或者寸紙,或者只字,鑒影度形,一概俱無,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生龍活虎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活蹦亂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 |
遺形藏志 | 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志,與道相得。” |
安于現狀 | 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于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 |
土木形骸 | 《晉書 嵇康傳》:“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 |
藏形匿影 |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 |
形影相吊 | 三國 魏 曹植《上責躬詩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
斗水活鱗 | 語出《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顧景慚形 | 三國·魏·曹植《封二子為公謝恩章》:“天時運幸,得生貴門。遇以親戚,少荷光寵。竊位列侯,榮曜當世。顧景慚形,流汗反側。” |
形影相隨 | 唐 崔峒《江山書懷》:“登高回首罷,行影自相隨。” |
形形色色 | 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萬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養之,形形色色,無所棄遺。” |
現實主義 | 毛澤東《論持久戰》:“雖可能有張伯倫一類的遷就所謂‘既成事實’的‘現實主義’的調頭出現,但主要的國際勢力將變到進一步地援助中國。” |
顧影慚形 | 晉 傅咸《申懷賦》:“芬芳并發,我穢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聲;豈伊不愧,顧影慚形。” |
形而上學 | 毛澤東《矛盾論》:“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 |
得意忘形 | 《晉書 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
你死我活 | 元 李壽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 |
死去活來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當下眾人將那崔寧與小娘子死去活來拷打一頓。” |
生吞活剝 | 唐 劉肅《大唐新語 譜謔》:“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人為之諺云:‘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 |
怒形于色 | 宋 洪邁《夷堅決》:“夫子賜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舉足蹴其二。” |
牛馬生活 | 鄒韜奮《經歷·高三分院》:“我所做的只是捐了一天的薪水所得,救濟在日本紗廠里過牛馬生活,罷工后饑寒交迫的中國同胞。” |
遺物忘形 | 宋·秦觀《心說》:“目無外視,耳無外聽,遺物忘形,在我而已。” |
形于言色 | 《晉書·何無忌傳》:“少有大志,忠亮任氣,人有不稱其心者,輒形于言色。” |
形如槁木 |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吊形吊影 | 明·袁宏道《別恨篇為方子公賦》詩:“獨自吊形吊影,誰人知暖知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