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降納款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āo xiáng nà kuǎn
基本解釋招:招引;納:接納;款:投誠。指招引接納敵方投降、叛變的人擴充勢力。
出處宋·何坦《西疇老人常言·明道》:“豈非招降納款,開之以自新乎!”
暫未找到成語招降納款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招降納款)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物降一物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51回:“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違了旨意?” |
一面之款 | 《宋書·諸叔度傳》:“還至都,凡諸舊及有一面之款,無不厚加贈遺。” |
不打自招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
專款專用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九章:“上級一再強調專款專用。” |
買馬招兵 | 《再生緣》第三回:“今中既到山中住,少不得,買馬招兵盡壯懷。” |
買馬招軍 | 明·湯顯祖《牡丹亭·牝賊》:“有這等事?恭喜了!借此號令,買馬招軍。” |
事款則圓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事款則圓,你且住啼哭,休得叫罵。”又第二十五回:“你老人家不要著急,這可是急不來的事,事款則圓。” |
從天而降 | 東漢 班固《漢書 周亞夫傳》:“直入武庫,擊鳴鼓。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 |
伏虎降龍 |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二折:“學師父伏虎降龍,跨鸞乘鳳。” |
作善降祥 | 《尚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
養賢納士 | 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一折:“養賢納士,修德治民。” |
出納之吝 | 《論語·堯白》:“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內之吝謂之有司。’” |
鑿楹納書 | 《晏子春秋·雜下三十》:“晏子病,將死,鑿楹納書焉。謂其妻曰:‘楹語也,子壯而示之。’” |
半籌不納 | 元 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若是越勾踐姑蘇臺上見他,那西施半籌也不納,更敢早十年敗國亡家。” |
去故納新 |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以迎新年,相聚酣飲,留宿歲飯,至新年十二日,則棄之街衢,以為去故納新也。” |
吐故納新 | 先秦 莊周《莊子 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 |
含垢納污 |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
啟寵納侮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元年》:“啟寵納侮,其此之謂也。” |
喜從天降 | 元 馬致遠《青衫淚》:“貴腳踏賤地,使下官喜從天降。” |
屈打成招 |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宮中,三推六問,屈打成招。” |
山容海納 | 唐·歐陽詹《送張尚書書》:“以尚書山容海納,則自斷于胸襟矣,豈在攸攸八行尺牘進退于人乎?” |
崧生岳降 | 《詩·大雅·崧高》:“崧高維岳,駿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毛傳:“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靈和氣,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傳是古四岳后裔。 |
嵩生岳降 | 《詩經 大雅 嵩高》:“嵩高維岳,駿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 |
川澤納污 | 《左傳 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
忠款誠信 | 漢·劉向《列女傳·齊桓衛姬頌》:“齊桓衛姬,忠款誠信。” |
惹事招非 | 元 無名氏《東平府》第一折:“哎,徐寧緊緊相隨,生怕俺不遵依,向城中惹事招非。” |
惹是招非 |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孩兒,你許多時不行這條路,如今去端門看燈,從張員外門前過,又去惹是招非。” |
惹災招禍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非是咱起風波,都自己惹災招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