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瓜報玉的成語故事
拼音tóu guā bào yù
基本解釋投:投贈。指互贈禮品或對別人的深情厚誼予以酬報。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五卷:“此乃投瓜報玉,施恩報恩,也不在話下?!?/p>
暫未找到成語投瓜報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投瓜報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葉報秋 | 唐·鮑溶《始見二毛》詩:“百川赴海返潮易,一葉報秋歸樹難?!碧啤ち稀稐盍Α吩~:“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
一報還一報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做冤仇能做毒,少不的一報還一報。” |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十回:“我家小姐貞心定識不減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td> |
一還一報 | 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一折:“不是我千錯萬錯,大剛來一還一報?!?/td> |
三告投杼 | 《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又冈唬骸嶙硬粴⑷?。’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淠干锌椬匀粢病m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 |
上烝下報 | 《左傳;、 桓公十六年》:“衛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屬諸右公子。”《左傳·宣公三年》:“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媯,生子華、子臧。” |
上蒸下報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5卷:“至如上蒸下報,同人道于禽獸;鉆穴逾墻,役心機于鬼蜮?!?/td> |
下井投石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他一見憲眷比從前差了許多,曉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說他的壞話?!?/td> |
不分玉石 |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向非君侯來,合郡士民當不分玉石矣?!?/td> |
不吝珠玉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九卷:“恰好聽得樹上黃鶯巧囀,就對拜住道:‘老夫再欲求教,將《滿江紅》調賦“鶯”一首,望不吝珠玉,意下如何?’” |
不吝金玉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八回:“兄如不吝金玉,即求小小做一套,待小弟步韻和將去,便無差失了?!?/td> |
東投西竄 | |
中留不報 | |
豐年玉荒年谷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世稱庾文康為豐年玉,稱恭為荒年谷。” |
舉手投足 |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td> |
義氣相投 | 明·崔時佩《西廂記·金蘭判袂》:“同袍兄弟勝同袍,義氣相投漆和膠?!?/td> |
乘間投隙 | 宋·辛棄疾《九議之一》:“然而特怵于天下之士不樂于吾之說,故切切然議之,遂使小人乘間投隙,持一偏可喜之論以媒己私利?!?/td> |
亂瓊碎玉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武松)正在雪里,踏著那亂瓊碎玉歸來?!?/td> |
五體投地 | 《梁書 中天竺國傳》:“今以此國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td> |
五體投誠 | |
亭亭玉立 | 《北齊書 徐之才傳》:“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丈,亭亭而立?!?/td>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元·許名奎《忍經》:“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仙姿玉色 | 明 謝讜《四喜記 巧夕宮筵》:“宮中鄭娘娘,乃是鄭參政之女,數月前選入宮中,仙姿玉色,世上無雙。” |
仙姿玉貌 | 唐·鄭《津陽門》詩:“鳴鞭后騎何躞蹀,宮妝禁袖皆仙姿?!薄稑犯娂m怨》:“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釵獨相問?!?/td> |
仙姿玉質 | 《白雪遺音·馬頭調·梅雪爭艷》:“他兩家仙姿玉質從無上,壓倒群芳?!?/td> |
以卵投石 | 先秦 墨翟《墨子 貴義》:“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td> |
以德報德 |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td> |
以德報怨 | 《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