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鉤玄的成語故事
拼音tí yào gōu xuán
基本解釋提要:指出綱要;鉤玄:探索精微。精辟而簡明地指明主要內容。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p>
暫未找到成語提要鉤玄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提要鉤玄)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死要面子 | 張潔《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絕不會把這些事往外講。” |
簡明扼要 |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
無關緊要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七回:“可見字音一道,乃讀書人不可忽略的。大賢學問淵博,故視為無關緊要;我們后學,卻是不可少的。”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宋 祝穆《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 |
舉要刪蕪 | 宋·王讜《唐語林·政事上》:“岑文本謂人曰:‘吾見周論事多矣,援引事類,揚榷古今,舉要刪蕪,會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也不可減。聽之靡靡,令人忘倦?!?/td> |
相提并論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td> |
要言不煩 | 三國 魏 管辰《管輅別傳》:“可謂要言不煩也?!?/td> |
提心吊膽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7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愿?!?/td> |
耳提面命 | 《詩經 大雅 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td> |
不得要領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騫傳》:“騫不得要領?!?/td> |
盜玉竊鉤 |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 清吏條陳》:“盛宣懷不過郵傳部大臣耳,倘使處于總協理大臣地位,則盜玉竊鉤,何事尚不可為?!?/td> |
鉤心斗角 | 唐 杜牧《阿房宮賦》:“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td> |
玄之又玄 | 先秦 李耳《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td> |
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 程樹榛《大學時代》第二十五章:“‘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闶莻€能下功夫的人,有肯動腦筋,自然都能干出個眉目來?!?/td> |
鉤金輿羽 | 《孟子·告子下》:“金重于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td> |
故弄玄虛 | 韓非《韓非子 解老》:“圣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td> |
振領提綱 | 《隋書·文學傳·潘徽》:“總括油素,躬披緗縹,芟蕪刈楚,振領提綱,去其繁雜,撮其指要,勒成一家,名曰《江都集禮》?!?/td> |
達官要人 | 宋·惠洪《冷齋夜話·課術有驗無驗》:“有日者能課,使之課莫不大奇中……凡為達官要人言皆無驗;至為市進凡庸山林之士課,則如目見而言?!?/td> |
提牌執戟 | 元·無名氏《衣錦還鄉》第一折:“他是個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執戟小人哉。” |
攝魄鉤魂 | 明·朱權《沖漠人》第二折:“你三個自今日,當遠離,再休要詠月吟風,攝魄鉤魂,把人狐魅?!?/td> |
鉤深索隱 | 《周易·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td> |
玄辭冷語 | 明·文璧《<南濠居士詩話>序》:“玄辭冷語,用以博見聞資談笑而已,奚史哉?” |
瞞天要價 | 《人民戲劇》1978年第4期:“泰州一丟,你們到哪兒去占山為王?算啦!二位不必再瞞天要價了?!?/td> |
擊中要害 | 《后漢書 來歙傳》:“臣夜入定后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td> |
鉤玄獵秘 | 清·陳田《明詩紀事戊簽·江暉》:“景孚為文,鉤玄獵秘,雜以古文奇字?!?/td> |
左提右挈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耳陳余列傳》:“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而責殺王之罪?!?/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