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雀掘鼠的成語故事
拼音luó què jué shǔ
基本解釋原指張網捉麻雀、挖洞捉老鼠來充饑的窘困情況,后比喻想盡辦法籌措財物。
出處《新唐書 張巡傳》:“至羅雀掘鼠,煮鎧弩以食。”
暫未找到成語羅雀掘鼠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羅雀掘鼠)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抱頭鼠竄 | 宋 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
羅掘一空 |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0回:“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沒奈何任他所為。” |
鼠憑社貴 | 南朝 梁 沈約《恩幸傳論》:“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黃雀銜環 |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實感仁恩。今贈白環四枚,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環。” |
鼠目寸光 | 清 蔣士銓《臨川夢》:“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到轅門,盲稱嚇贊。” |
燕雀處堂 | 漢 孔鮒《孔叢子 論勢》:“燕雀處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
投鼠忌器 | 漢 賈誼《治安策》:“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于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況于貴臣之近主乎!” |
鼠入牛角 | 《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玢》:“奈何吾子孫不肖,后世如鼠入牛角,勢當漸小爾!” |
包羅萬象 | 《黃帝宅經》上卷:“所以包羅萬象,舉一千從。” |
膽小如鼠 | 北齊 魏收《魏書 汝陰王天賜傳》:“言同百舌,膽若鼷鼠。” |
臨渴掘井 | 明 朱伯廬《游家格言》:“宣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
鴉雀無聲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四卷:“公曰:‘鴉去無聲,運何言聞?’” |
首鼠兩端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
渴而掘井 |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
器鼠難投 | 明·鄭若庸《玉玦記·投賢》:“君言且英讎,他轍魚方困,器鼠難投,小哥不要反了面。” |
自投羅網 | 三國 魏 曹植《野田黃雀行》:“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
鼠穴尋羊 |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四卷:“余笑曰:‘此之謂鼠穴尋羊,蜂窠唱戲,非以詩學教人之道也。’” |
黃雀伺蟬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
鼠首僨事 | |
城狐社鼠 | 《晉書 謝鯤傳》:“對曰:‘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
黃雀在后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
羅曼蒂克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他,農民孫玉厚的兒子,一個漂泊的攬工漢,豈敢一味地沉醉在一種羅曼蒂克的情調中?” |
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 毛澤東《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統統捉來解剖,然后才證明‘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
過街老鼠 | 清 翟灝《通俗編 獸畜》:“《慎子》:‘一兔過街,百人逐之。’按,流俗有過街老鼠語,似承此而訛。” |
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1回:“這話卻似放屁!做公人的‘那個貓兒不吃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