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府禍梯的成語故事
拼音yuàn fǔ huò tī
基本解釋怨府:怨恨集中的處所;禍梯:導致禍害的途徑。指人成天沉浸在怨恨之中,成為致禍的根由。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趙世家》:“毋為怨府,毋為禍梯?!?/p>
暫未找到成語怨府禍梯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怨府禍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天府之國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
禍絕福連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四十二卷:“萬神即時倒,合會瓊羽門。使令散禍,禍絕福連。上寢玉堂,世受名仙。” |
齒牙為禍 | 《史記 晉世家》:“初,獻公將伐驪戎,人曰:\'齒牙為禍。\'及破驪戎,獲驪姬,愛之,竟以亂晉。 |
禍亂滔天 | 《晉書·惠帝紀》:“禍亂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廢重宮,宗廟紀絕。” |
直言賈禍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難?!?/td> |
自怨自艾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太甲悔過,自怨自艾,于桐處仁遷義?!?/td>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td> |
禍國誤民 |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禍國誤民。”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td> |
福善禍淫 | 《尚書 湯誥》:“天道福善禍淫?!笨讉鳎骸罢疲旄V?;淫過,天禍之?!?/td> |
罪魁禍首 | 明 鄭若庸《玉玦記 索命》:“雖是虔婆殺我,娟奴是禍首罪魁,追了他去?!?/td> |
上樓去梯 |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琦乃將亮游觀后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td> |
市怨結禍 | 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且大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己之求,此所謂市怨結禍者也?!?/td> |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暫時禍福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暫時禍?!阍趺淳捅5脽o事?” |
以直報怨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td> |
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怨 | 戰國·魯·尸佼《尸子》上卷:“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無擇也,無惡也,唯善之所在?!?/td> |
任勞任怨 | 清 顏光敏《顏氏家藏尺牘》:“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無愧屋漏,而闈中任勞任怨,種種非筆所能盡。” |
怨離惜別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兩下里怨離惜別,分外恩情,一言難盡?!?/td> |
城府深沉 | 《晉書·愍帝紀論》:“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寬綽以容納。” |
敵惠敵怨 | 《左傳·文公六年》:“夷之蒐,賈季戮臾駢,臾駢之人欲盡殺賈氏以報焉,臾駢曰:‘不可,吾聞前志有之曰:敵惠敵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 |
禍不單行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5回:“這才是福無雙降,禍不單行。” |
禍起隱微 | 宋·王曾《諫作玉清昭應宮》:“圣人貴于謀始,智者察于未形。禍起隱微,危生安逸。” |
任怨任勞 | 漢·桓寬《鹽鐵論·刺權》:“夫食萬人之力者,蒙其憂,任其怨勞。”《漢書·石顯傳》:“誠不能以一軀稱快萬眾,任天下之怨。” |
市恩嫁怨 | 《宋史·呂大防傳》:“不市恩嫁怨,以邀聲譽,凡八年,始終如一?!?/td> |
柳啼花怨 | 宋 盧祖皋《夜行船 暖入新梢風又起》詞:卻說當時,柳啼花怨,魂夢為君迢遞。 |
恩恩怨怨 | 王朔《我是“狼”》:“當你認定十年韜晦已足以使人們忘卻你和你下決心干掉的那個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你便開始行動了?!?/td> |
禍國殃民 | 章炳麟《正學報緣起 例言》:“如去歲兗州之變,西報指斥疆臣,謂其禍國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