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庭朗鏡的成語故事
拼音qín tíng lǎng jìng
基本解釋秦庭:秦王朝;朗:明亮。秦始皇的能照人五臟六腑的鏡子。比喻明于審案的官吏。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負屈寒儒,得遇秦庭朗鏡;行兇詭計,難逃蕭相明條。”
暫未找到成語秦庭朗鏡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秦庭朗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破鏡重圓 | 宋 李致遠《碧牡丹》:“破鏡重圓,分釵合鈿,重尋繡戶珠箔。” |
豁然開朗 | 晉 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
初寫黃庭 | 魏晉時人所寫《黃庭經》帖,為后世學寫小楷的范本,相傳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之語。 |
門庭若市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
朝秦暮楚 | 明 畢魏《竹葉舟》:“因見貴戚王愷,富堪敵國,比太仆更覺奢華,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
大相徑庭 | 莊周《莊子 逍遙游》:“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
朗月清風 | 唐·王勃《秋日游蓮池序》:“琳瑯觸目,朗月清風。” |
謝館秦樓 | 元·關漢卿《斗鵪鶉·女校尉》曲:“茶余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
以人為鏡 | 先秦 墨翟《墨子 非攻中》:“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 |
朗目疏眉 | 《南史·陶弘景傳》:“神儀明秀,朗目疏眉。” |
朗朗上口 | 老舍《詩與快板》:“散文就不受這么多的限制,雖然散文也講究聲調鏗鏘,能朗朗上口。” |
樂昌破鏡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4卷:“妾有樂昌破鏡之憂,汝兄被縲紲纏身之苦,為虜所驚。” |
明鏡高懸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個幸對清官,明鏡高懸。” |
天朗氣清 |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
秦歡晉愛 | 元·向賁《醉花陰》:“秦歡晉愛成吳越,料今生緣分拙。” |
昏鏡重磨 | 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投至今日,得見孔目哥哥呵!似那撥云見日,昏鏡重磨。” |
肝膽秦越 | 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26節:“我數百年來蕩析離居、肝膽秦越之父子兄弟,今乃得以代議士之名譽,集茲一堂。” |
鏡里采花 | 《白雪遺音·無樓梯兒》:“竹籃子打水,鏡里采花,抓不著他。” |
水月鏡花 |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 |
分鞋破鏡 |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南朝陳徐德言娶陳后主妹樂昌公主為妻,公主有才貌。陳亡之際,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鏡,夫妻各執一半,相約日后合鏡相會。(分鞋,見示例) |
掃穴犁庭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2回:“有此機會,掃穴犁庭,指顧間事。” |
越瘦秦肥 | 唐 韓愈《爭臣論》:“視政之得失,若越人之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
有色眼鏡 | 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你們的報道一定要真實,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鏡。” |
秦越肥瘠 | 唐·韓愈《爭臣論》:“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
月朗風清 | 唐·無名氏《洛神傳》:“太和中,處士蕭曠,自洛東游至孝義館,夜憩于雙美亭。時月朗風清,曠善琴,遂取琴彈之。” |
高抬明鏡 | 《西京雜記》卷三:“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 |
磨磚作鏡 | 宋·陸游《仰首座求鈍庵》詩:“掘井及泉那用巧,磨磚作鏡未為愚。” |
秦瓊賣馬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36回:“秦瓊賣馬,子胥吹簫,自古英雄,也曾困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