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枷戴鎖的成語故事
拼音pī jiā dài suǒ
基本解釋見“披枷帶鎖”。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2回:“正行時,忽見有十數個和尚,一個個披枷戴鎖,沿門乞化。”
暫未找到成語披枷戴鎖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披枷戴鎖)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牛九鎖 | 漢·焦延壽《易林》卷十:“一牛九鎖,更相牽攣,案明如市,不得東西,請讞得報,日中被刑。” |
不共戴天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
不同戴天 | 《公羊傳 莊公四年》“諱與仇狩也”漢何休注:“《禮》,父母之仇,不同戴天。” |
舉首戴目 | 宋·王安石《上田正言書》:“天下舉首戴目,屬心執事者,難以一二計。” |
乘車戴笠 | 晉 周處《風土記》:“卿雖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卿乘馬,后日相逢卿當下。” |
云迷霧鎖 | 元·無名氏《朱砂擔》第二折:“巴的到綠楊渡口,早則是云迷霧鎖黃昏后。” |
五月披裘 | 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五月披裘而負薪,豈取金者哉?” |
傾耳戴目 | 東漢·班固《漢書·賈山傳》:“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視,傾耳耳聽。” |
冠山戴粒 | 《文藝類聚》卷九七引《苻子》:“彼之冠山,何異乎我之戴粒也。” |
利韁名鎖 | 元·王喆《轉調丑奴兒》:“利韁名鎖休貪戀,韶華迅速如流箭。” |
利鎖名韁 | 宋 方千里《慶春宮》詞:“人生如寄,利鎖名韁,何用縈縈?” |
削發披緇 | 明·周楫《西湖二集·黨阇黎一念錯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發披緇,便是釋牟尼佛。” |
剪發披緇 | 唐·蔣防《霍小玉傳》:“妾便舍棄人事,剪發披緇,夙昔之愿。” |
剪發披褐 | 唐·李公佐《謝小娥傳》:“里中豪族爭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發被褐,訪道于牛頭山。” |
北門鎖鑰 | 宋 孔平仲《孔氏談苑》第五卷:“寇萊公守北門,虜使經由,問曰:‘相公望重,何以不在中書?’答曰:‘主上以朝廷無事,北門鎖鑰非準不可。’” |
名韁利鎖 | 宋 柳永《夏云峰》詞:“向此免名韁利鎖,虛費光陰。” |
含牙戴角 | 《淮南子·修務訓》:“含牙戴角,前爪后距。” |
含齒戴發 | 《魏書·韓子熙傳》:“遂乃擅廢太后,離隔二宮,拷掠胡定,誣王行毒,含齒戴發,莫不悲惋。” |
噙齒戴發 |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奉先你是個男子漢,頂天立地,噙齒戴發,與老婆做不的主,要你何用。” |
夫負妻戴 | 相傳春秋時,楚狂接輿躬耕而食。楚王使人聘之,請為治淮南。接輿笑而不應。其妻以為君命不從非忠,從之又違義。于是夫負釜甑,妻戴纴器,變名易姓而遠徙,莫知所之。見漢·劉向《列女傳·楚接輿妻》。 |
好戴高帽 | 《北史·熊安生傳》:“宗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 |
帶月披星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則合帶月披星,誰著你停眠整宿?” |
應風披靡 |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應風披靡,吐芳揚烈。” |
張冠李戴 | 明 田藝蘅《留青日札 張公帽賦》:“諺云:‘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云:‘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
愁眉鎖眼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對人前巧語花言,背地里愁眉淚臉。 |
感恩戴義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駱統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
感恩戴德 | 晉 陳壽《三國志 駱統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
感戴二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