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綿瓜瓞的成語故事
拼音mián mián guā dié
基本解釋綿綿:延續不斷的樣子;瓞:小瓜。如同一根連綿不斷的藤上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樣。引用為祝頌子孫昌盛。
出處《詩經·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暫未找到成語綿綿瓜瓞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綿綿瓜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連綿不絕 |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神惠記》:“往余再喪妻,四喪子,復喪妹,最后喪母,連綿不絕。哭泣悲傷,五衷菀結。” |
死腦瓜骨 | 錦云等《草莓三爺》:“你呀,就是死腦瓜骨!” |
黃臺之瓜 | 《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賢終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樂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云可,四摘抱蔓歸。’” |
纏綿悱惻 | 晉 潘岳《寡婦賦》:“思纏綿以瞀亂兮,心摧傷以愴惻。” |
綿里藏針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當日說知心,綿里藏針。” |
腦瓜不靈 | |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 三國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
滾瓜爛熟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 |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 《藝文類聚》卷四一引三國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
及瓜而代 | 《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 |
連綿起伏 | 孫蓀《云賦》:“連綿起伏的云宛如浮動在海上的冰山。” |
情意綿綿 | 周恩來《別李愚如并示述弟》:“何況情意綿綿,‘藕斷絲不斷’。” |
順藤摸瓜 | 《人民日報》1982.6.30:“由此順藤摸瓜,很快破獲了這起盜竊案。” |
黃綿襖子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壬寅正月,雨雪連旬,忽爾開霽。閭里翁媼相呼賀曰:‘黃綿襖子出矣。’” |
挦綿扯絮 | 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恰便似粉妝成殿閣樓臺,有如那挦綿扯絮隨風灑。” |
摘瓜抱蔓 | 語本唐·李賢《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 |
匏瓜空懸 | 《論語 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
避李嫌瓜 | 三國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
瓜區豆分 | 清 王韜《地球圖跋》:“各國疆域,瓜區豆分,界畫犁然。” |
砍瓜切菜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2回:“石秀從樓上跳將下來,手舉鋼刀,殺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殺翻十數個。” |
纏綿床第 | 梁啟超《新民說》第17節:“弱冠而后,則又纏綿床第,以耗其精力。” |
強扭的瓜不甜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強扭的瓜不甜,上桿子不是買賣。” |
蘭友瓜戚 |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坐》:“吾輩得施為,正好談心花底;蘭友瓜戚,門外不須倒屣。” |
滾瓜流水 |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五:“他得意地哈了一聲就滾瓜流水地一口氣說道:‘說是男女在那件事上也該平等。’” |
甘瓜苦蒂 | 漢 無名氏《古詩》:“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 |
瓜剖豆分 | 南朝 宋 鮑照《蕪城賦》:“出入三代,五百余載,竟瓜剖而豆分。” |
數東瓜,道茄子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回:“那珍哥狂蕩了一日回來,正要數東瓜,道茄子,講說打圍的故事。” |
瓜田李下 | 晉 干寶《搜神記》第15卷:“懼獲瓜田李下之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