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梳洗剔的成語故事
拼音pá shū xǐ tī
基本解釋見“爬梳剔抉”。
出處清·盧文弨《〈履齋示兒編〉跋》:“怡谷,學(xué)人也。宜其視此無難焉。爬梳洗剔,視元本不可以道里計。”
暫未找到成語爬梳洗剔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爬梳洗剔)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貧如洗 | 元 關(guān)漢卿《竇娥冤》楔子:“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 |
眼淚洗面 | 宋·陸游《避暑漫抄》:“又韓玉汝家,有李國主歸朝后與金陵舊宮人書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 |
洗耳恭聽 |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
洗心革面 | 晉 葛洪《抱樸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 |
洗劫一空 | 霍達(dá)《穆斯林的葬禮》第五章:“他要把奇珍齋的全部存貨、存料都洗劫一空,再賺回來的錢可就不是一千八百多塊大洋了!” |
碧空如洗 | 宋 張元干《水調(diào)歌頭》詞:“萬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簾卷玉波流。” |
吃里爬外 |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 “立此存照”(四)》:“凡一班吃里爬外,槍口向內(nèi)的狼鼠之輩,讀此亦當(dāng)憬然而悟矣。” |
洗心滌慮 | 宋 蘇軾《策略二》:“而天下皆洗心滌濾,以聽朝廷之所為。” |
撩蜂剔蝎 |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撩蜂剔蝎,打草驚蛇,壞了咱墻頭上傳情簡帖。” |
囊匣如洗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小人投人不著,囊匣如洗,無面目還鄉(xiāng)。” |
櫛垢爬癢 | 唐·韓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君隨往改試大理評事攝監(jiān)察御史觀察判官,櫛垢爬癢,民獲蘇醒。” |
刳脂剔膏 | |
跳在黃河洗不清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我何玉鳳這個心跡,大約說破了嘴也沒人信,跳在黃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鳳的身分了!” |
跳到黃河洗不清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27回:“武姑子也已全招認(rèn),你叫我跳到黃河洗不清。” |
身貧如洗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如今梁鴻學(xué)成滿腹文章,爭奈身貧如洗,沿門題筆為生。” |
剔蝎撩蜂 | 元·紀(jì)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偏你這罷職歸田一老農(nóng),公然敢剔蝎撩蜂。”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常是個爭龍斗虎,剔蝎撩蜂。” |
爬梳剔抉 | 《宋史·律歷志》:“建安布衣蔡元定著《律呂新書》,朱熹稱其超然遠(yuǎn)覽,奮其獨見,爬梳剔抉,參互考尋。” |
刮腸洗胃 | 《南史·荀伯玉傳》:“若許某自新,必吞刀刮腸,飲灰洗胃。” |
洗雪逋負(fù) | 《后漢書·段颎傳》:“洗雪百年之逋負(fù),以慰忠將之亡魂。” |
玲瓏剔透 | 元 無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惜玉憐香天生就,另一種可喜風(fēng)流。淹潤慣熟,玲瓏剔透,軟款溫柔。” |
爬耳搔腮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徐懋庸作<打雜集>序》:“我是和不是東西之流開開玩笑,要使他爬耳搔腮,熱刺刺的覺得他的世界有些灰色。” |
爬羅剔抉 | 唐 韓愈《進(jìn)學(xué)解》:“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 |
飲灰洗胃 | 《南史·荀伯玉傳》:“若許某自新,必吞刀刮腸,飲灰洗胃。” |
爬山涉水 | 范金標(biāo)《懷念敬愛的周總理》:“在作戰(zhàn)頻繁的長征路上,一年多的時間里周副主席白天和我們一樣爬山涉水,櫛風(fēng)沐雨。” |
洗腸滌胃 |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第16卷:“若權(quán)奸之去,則正當(dāng)洗腸滌胃,若借溫太真之事,為小人開一線之路。” |
梳妝打扮 | 元·關(guān)漢卿《魯齋郎》第二折:“張龍,將那李四的渾家,梳妝打扮的賞與張珪便了。” |
伐毛洗髓 | 清 黃景仁《浴湯泉》詩:“伐毛洗髓欠福命,塵土腸胃聊湔除。” |
洗心革意 | 《周書·蘇綽傳》:“凡諸牧守令長,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