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材抱德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ái cái bào dé
基本解釋抱:胸懷。既有才學,又有德行。
出處元·秦簡夫《剪發待賓》第一折:“因為山間林下,多有懷材抱德之人,不肯進取功名,今著小官五路采訪。”
暫未找到成語懷材抱德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懷材抱德)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德一心 | 《尚書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一心一德 | 《尚書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一表人材 | 明·劉璋《飛花艷想》第一回:“友梅生得一表人材,美如冠玉,又且穎悟過人,做的文章,便篇篇錦繡,字字珠璣,十五歲上,就領了錢塘縣學批首。” |
一飯之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范雎于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嘗困厄者。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
三從四德 | 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不學些三從四德,俺一家兒簇捧著為甚么來。”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不懷好意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武松聽了這話,自家肚里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
不見棺材不下淚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咱如今將理和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妥。” |
不見棺材不掉淚 | 浩然《艷陽天》第52章:“這家伙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
不見棺材不落淚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咱如今將理和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妥。” |
豐功懿德 | 《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誘呼鮮卑,侵擾北方”裴松之注引晉·王沈《魏書》:“自先帝初興,愛暨陛下,榮淵累葉,豐功懿德,策名褒揚,辯著廊廟,勝衣舉履,誦詠明文,以為口實。” |
豐功碩德 | 元·王惲《淇州創建故周府君祠碑銘》:“其豐功碩德,具載墓碑,茲不復云。” |
豐功茂德 | 南朝·梁·裴子野《宋略總論》:“江東以來,有國有家,豐功茂德,未有如斯之盛者。” |
臨時抱佛腳 | 唐 孟郊《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 |
為德不卒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公,小人也,為德不卒。” |
為德不終 | 葉圣陶《鄉里善人》:“唉,為德不終,我想起來非常之難過!” |
久懷慕藺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 |
二三其德 | 《詩經 衛風 氓》:“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
五短身材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2回:“這個好漢祖貫兩淮人氏,姓王名英。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矮腳虎。” |
人材出眾 | 清 吳趼人《情變》第四回:“我想我們二官人材出眾,生得又秀氣,何老頭子見了,一定是中意的。” |
仁義道德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以德報德 |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以德報怨 | 《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以德服人 | 戰國·鄒·孟軻《孟子·公孫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
以德追禍 | 《韓非子 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樂,上下之利莫長于此。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誅薄罪,久怨細過,長侮偷快,數以德追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
以怨報德 | 《國語 周語中》:“以怨報德,不仁。”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以直抱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