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屈道窮的成語故事
拼音lì qū dào qióng
基本解釋屈:竭,窮盡;道:途徑,辦法;窮:盡。力量辦法都已窮盡。
出處《周書·王思政傳》:“今力屈道窮,計無所出,唯當效死,以謝朝恩。”
暫未找到成語力屈道窮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力屈道窮)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漢 王充《論衡 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 |
一人得道,雞犬飛升 | 魯迅《二心集·張資平氏的“小說學”》:“但作者一轉方向,則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何況神仙的遺蛻呢。” |
一力承當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1回:“在晉侯面前,一力承當。” |
一反其道 | |
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第九回:“我聽說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個九族升天之說嗎?” |
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 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錯過了。” |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元 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個做官的,天生下這等道貌,是個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錯過了。” |
一心一力 | 清·魏源《圣武記》卷九:“自闔營將弁,以及士卒,無不一心一力。” |
一窮二白 |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我曾經說過,我們一為\'窮\',二為\'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 |
一臂之力 | 元 李壽卿《伍員吹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報?” |
一語道破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但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話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語道破,必弄到滿盤皆空。” |
不可以道里計 | 章炳麟《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最有學問的人,就是周秦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純輩,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計了。” |
不可勝道 | 《史記 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 |
不屈不撓 |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撓)不詘(屈)。” |
不撓不屈 | 清 陳天華《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吾民族以不撓不屈之氣概,與外族戰,與土番戰,與寒暑戰,卒能斬荊披棘。” |
不自量力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 摩揭陀國上》:“今諸外道不自量力,結黨連群,敢聲論鼓,惟愿大師摧諸異道。” |
不費吹灰之力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 |
不足為外人道 | 晉 陶潛《桃花源記》:“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
不足為道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此女棋本下劣,枉得其名,不足為道。” |
不近道理 | 《古今小說 史弘肇龍虎君臣會》:“王保正,您好不近道理!偌大一只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錢出來?須虧我。” |
不遺余力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秦不遺馀力矣,必且破趙軍。” |
不遺馀力 | 《戰國策 趙策三》:“秦不遺馀力矣,必且破趙軍。” |
世道人心 | 明·袁宏道《李溫陵傳》:“細心讀之,其破的中款之處,大有補于世道人心。” |
世道人情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5回:“雖不敢說歷盡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領悟了些須。” |
世道澆漓 | 魯迅《隨感錄·人心很古》:“慷慨激昂的人說:‘世道澆漓,人心不古。’” |
東道主 |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
東道主人 | 《周書·文帝紀上》:“令親人蔡儁作牧河濟,厚相恩贍,以為東道主人。” |
東道之誼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28回:“蚌師今天以東道主人盡東道之誼,所用又系全東家的同族,真可算是大義滅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