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堅執銳的成語故事
拼音fù jiān zhí ruì
基本解釋負:以背載物;堅:鎧甲;執:拿著;銳:兵器。穿著堅固的盔甲,拿著銳利的武器。
出處宋·文瑩《玉壺清話》第七卷:“君等久負堅執銳,衛駕遠征。”
暫未找到成語負堅執銳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負堅執銳)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脆而不堅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華而不實,脆而不堅。” |
堅強不屈 | 荀況《荀子 法行》:“堅剛而不屈,義也。” |
進銳退速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其進銳者,其退速。” |
自負盈虧 | |
銳不可當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1卷:“侯元領了千余人直突其陣,銳不可當。” |
堅韌不拔 | 方毅《讀<攻關>》:“需要的是刻苦學習,刻苦鉆研,始終不懈,堅韌不拔。” |
反裘負芻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雜上二四》:“晏子之晉,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負芻,息于涂側者,以為君子也,使人問焉。” |
忍辱負重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
背義負恩 | 《舊唐書 喬琳傳》:“上以其累經重任,頓虧臣節,自受逆命,頗聞譏諧悖慢之言,背義負恩,固不可舍,命斬之。” |
固執己見 | 《宋史 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
堅不可摧 | 清 鄭燮《原詩 內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堅,故至堅而不可摧也。” |
堅定不移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
執牛耳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十七年》:“諸侯盟,誰執牛耳?” |
如釋重負 | 《穀梁傳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
明火執仗 | 元 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我在這瓦窯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執仗 ,無非赤手求財。” |
負氣斗狠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卻怕是負氣斗狠,逃了出來的。” |
負德辜恩 | 漢·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
忘恩負義 | 元 楊文奎《兒女團圓》:“他怎生忘恩負義?你雪堆兒里扶起他來那。” |
負債累累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7回:“卻說譚紹聞負債累累……每日索欠填門,少不得典宅賣地,一概徐償。” |
堅持不懈 | 《清史稿 劉體重傳》:“遇大雨,賊決河自衛。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復濮洲。” |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回:“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
執鞭墜鐙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若得與兄長執鞭墜鐙,愿為一卒,報答救命之恩,實為萬幸。” |
提牌執戟 | 元·無名氏《衣錦還鄉》第一折:“他是個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執戟小人哉。” |
地負海涵 | 語出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其富若生蓄,萬物必具,海含地負,放恣橫從,無所統紀。” |
執鞭隨蹬 | 《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
執法犯法 | |
攫戾執猛 | 漢·張衡《南都賦》:“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猛,破堅摧剛。” |
皇天不負有心人 | 梁啟超《新羅馬·俠感》:“紛紛成敗無憑準,自古道皇天不負有心人,佇看起陸龍蛇演出風云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