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愛國的成語故事
拼音zhōng jūn ài guó
基本解釋對君主忠貞,對國家摯愛。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4回:“此人雖則商賈之流,倒也有些忠君愛國之心、排患解紛之略?!?/p>
暫未找到成語忠君愛國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忠君愛國)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愛不釋手 | 清 孫道乾《小螺庵病榻憶語》:“小暑日,王叔眉學(xué)博自武林歸,以娛園主人畫團(tuán)扇相贈(zèng)……兒起坐桃笙上,愛不釋手?!?/td> |
謙謙君子 | 《周易 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
天府之國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戰(zhàn)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td> |
國中之國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shí)期史話》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國中之國’,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lǐng)土上舉行愛國運(yùn)動(dòng),無不恨恨不已。”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經(jīng)幫緯國 |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司徒詔》:“是以經(jīng)邦緯國必俟曹之勛,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td>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為隋臣,不能匡救君惡,致被逆賊所弒,不能報(bào)仇,而事別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
愛才如渴 |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yán),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td> |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 | 西漢·司馬遷《史記·田單列傳》:“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齊王不聽吾諫,故退而耕子野?!?/td> |
正人君子 | 《新唐書 張宿傳》:“宿怨執(zhí)政不與已,乃日肆讒甚,與皇甫镈相附離,多中傷正人君子?!?/td> |
禍國誤民 |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zhàn)線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迫切任務(wù)》:“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禍國誤民?!?/td> |
國泰民安 |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xué)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td> |
國無寧日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一回:“宋大國也,起傾國兵,盛氣而來……吾國無寧日矣?!?/td> |
共商國是 | |
定國安邦 | 元·無名氏《連環(huán)計(jì)》第三折:“枉了你揚(yáng)威耀武,盡忠歆節(jié),定國安邦,偏容他鴟鸮弄舌,烏鴉展翅,強(qiáng)配鸞鳳?!?/td>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今之君子,進(jìn)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td> |
愛毛反裘 |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二》:“魏文侯出游,見路人反裘而負(fù)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fù)芻?’對曰:‘臣愛其毛?!暮钤唬骸舨恢淅锉M而毛無所恃邪?’” |
赤膽忠心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30回:“赤膽忠心扶社稷?!?/td> |
經(jīng)國之才 | 晉 葛洪《抱樸子外篇 自敘》:“一時(shí)莫倫,有經(jīng)國之才。” |
忠果正直 | 漢·孔融《薦禰衡表》:“忠果正直,志懷霜雪?!?/td> |
國士無雙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td> |
舊愛宿恩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皓傳》:“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進(jìn)良才?!?/td> |
有國難投 |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我這里叫盡屈有誰來分剖,送的我眼睜睜有國難投?!?/td> |
民生國計(jì) | 《荀子 富國》:“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國計(jì)之極也。《左傳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
二三君子 |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shí)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薄稘h書·楚元王傳》:“故下明詔,試《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銜命,將以輔弱扶微,與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廢遺?!?/td> |
里通外國 | 魯迅《且介亭雜文 病后雜談之余》:“ 大則指為‘里通外國’,就是現(xiàn)在之所謂‘漢奸’。” |
入國問俗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西漢·戴圣《禮記·大學(xué)》:“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