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息鳥視的成語故事
拼音qín xī niǎo shì
基本解釋比喻生活優(yōu)裕而對社會(huì)不能做一點(diǎn)有益的事。
出處三國 魏 曹植《求自試表》:“虛荷上位,而忝重祿,禽息鳥視,終于白首。此徒圈牢之養(yǎng)物,非臣之所志也。”
暫未找到成語禽息鳥視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禽息鳥視)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視同仁 | 唐 韓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yuǎn)。” |
鷗鳥不下 | 戰(zhàn)國 鄭 列御寇《列子 黃帝》:“海上之人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 |
自強(qiáng)不息 |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 |
視微知著 | |
高步闊視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
偃旗息鼓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 |
倦鳥知還 | 晉·陶潛《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
視死如歸 | 《韓非子 外儲(chǔ)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 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
目不斜視 | 清 李汝珍《鏡花緣》:“都是目不斜視,俯首而行。” |
無聲無息 | 魯迅《書信集 1047 至胡風(fēng)》:“一到里面去,即醬在無聊的糾紛中,無聲無息。” |
息息相關(guān) | 清 嚴(yán)復(fù)《救亡決論》:“二者皆與扎營踞地息息相關(guān)者也。” |
息兵罷戰(zhàn)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只為宋朝南渡以后,紹興、淳熙年間,息兵罷戰(zhàn),君相自謂太平,縱情逸樂。” |
比翼鳥 | 唐·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shí)。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
井中視星 | 《尸子·廣釋》:“因井中視星,所見不過數(shù)星。” |
息跡靜處 | 《莊子 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shù)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 |
收視反聽 | 晉·陸機(jī)《文賦》:“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 |
反聽收視 | 宋˙范仲淹《蒙以養(yǎng)正賦》:“務(wù)實(shí)去華,育德之方斯在;反聽收視,養(yǎng)恬之義相應(yīng)。” |
視而不見 |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游》:“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 |
一息萬變 | 宋·胡宏《題上封寺》:“風(fēng)云萬變一瞬息,紅塵奔走真徒勞。” |
奄奄一息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7回:“惠王親往問疾,見痤病勢已重,奄奄一息。” |
等閑視之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此乃大任也,何為安閑乎?汝勿以等閑視之,失吾大事。” |
扼腕嘆息 | 晉 王隱《晉書 劉錕傳》:“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長嘆者也。” |
小道消息 | 巴金《探索集·小騙子》:“不用說,這些都是小道消息,不可靠。” |
鷗鳥忘機(jī) | 唐 陸龜蒙《酬襲美夏首病愈見招》詩:“除卻伴淡秋水外,野鷗何處更忘機(jī)。” |
百鳥朝鳳 | 宋·李昉等《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引《唐書》:“海州言鳳見于城上,群鳥數(shù)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 |
間不容息 | 《文子·道原》:“時(shí)之變則間不容息,先之則太過,后之則不及。” |
眄視指使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燕策一》:“馮幾據(jù)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矣。” |
視白成黑 | 唐·柳宗元《瓶賦》:“視白成黑,顛倒妍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