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蔚洇潤的成語故事
拼音cōng wèi yīn rùn
基本解釋蔥蔚:草木茂盛的樣子;洇潤:潤澤。形容草木繁盛潤澤充滿生機。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就是后邊一帶花園里,樹木山石,也都還有蔥蔚洇潤之氣,哪里像個衰敗之家?”
暫未找到成語蔥蔚洇潤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蔥蔚洇潤)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倒栽蔥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3回:“照脊梁一拳,打個不提備,跌了一個倒栽蔥,把一個小孩子也丟在路邊啼哭。” |
小蔥拌豆腐 | 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16回:“我兩個一塊兒工作這么些年,真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
郁郁蔥蔥 | 漢 王充《論衡 恢國》:“初者,蘇伯阿望春陵氣郁郁蔥蔥。” |
珠圓玉潤 | 明 汪珂玉《珊瑚網 名畫題跋》:“黃鶴仙翁寄余詩畫,兩學賢友俱有和章,明窗展玩,珠圓玉潤,照耀后先。” |
蔚然成風 |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日本國內,自望族以至一般文士,摹仿唐詩蔚然成風。” |
云興霞蔚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 |
浸潤之譖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 |
濃郁蔥蘢 | 肖兵《太行青松》:“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上那濃郁蔥蘢的松柏,巍然挺立,充滿生機。” |
玉潤珠圓 | 唐 張文琮《詠水詩》:“方流涵玉潤,圓折動珠光。” |
冰清玉潤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南朝 梁 劉孝標注引《衛玠別傳》:“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潤之望,所謂秦晉之匹也。” |
月暈知風,礎潤知雨 | 長輿《論萊陽民變事》:“月暈知風,礎潤知雨,竊恐踵萊陽而起者,禍變相尋而來未有已也。” |
蔚為大觀 | 清 梁章鉅《楹聯叢話》:“余藩吳時,復加修治,增設臺榭,蔚成大觀。” |
潤筆之資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以物求文,謂之潤筆之資;因文得錢,乃曰稽古之力。” |
裝蔥賣蒜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57回:“指著劉喜道說:‘姓劉的,你不要裝蔥賣蒜,你打死了人還賴誰?走!上碉堡見太君去!’” |
潤筆之絹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二回:“荷生自舊臘入都,迄今已九閱月,潤筆之絹,諛墓之金,到手隨盡。” |
香潤玉溫 | 明·徐復祚《紅梨記·豪宴》:“更香潤玉溫,更香潤玉溫,似蘭惠絕塵氛,繁英豈堪混。” |
蔚成風氣 | 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在康奈爾校園里》:“可惜這種個人捐獻在我們國家里還只是麟角鳳毛,還沒蔚成風氣。” |
潤屋潤身 | 《禮記 大學》:“富潤屋,德潤身。” |
脂膏莫潤 | 《金石萃編·隋趙芬碑》:“清白自守,脂膏莫潤。” |
蔥蔥郁郁 | 梁啟超《新羅馬·吊古》:“你看前面海岸,蔥蔥郁郁,綠楊成郭,煙雨樓臺。” |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 宋 蘇洵《辨奸論》:“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 |
金聲玉潤 | 東漢 班固《東都賦》:“玉潤而金聲。” |
云蒸霞蔚 | 清 顏光敏《顏氏家藏尺牘 馮溥》:“且海內文人,云蒸霞蔚,鱗集京師,真千古盛事。” |
于民潤國 |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絲,損人利己;蠶腹有絲,于民潤國。” |
月暈礎潤 | 梁啟超《新民說》第十八節:“今日中國之現象,其月暈礎潤之幾既動矣。若是乎,則智育將為德育之蠹;而名德育而實智育者,益且為德育之障也。” |
脂膏不潤 | 漢 劉珍《東觀漢記 孔奮》:“直脂膏中,亦不能自潤。” |
云蔚霞起 | 明·袁宏道《敘咼氏家繩集》:“昔陶氏五男,不好紙筆,而遂溪之后,云蔚霞起,豈黃頭歷齒所敢望哉!” |
礎潤而雨 | 宋 蘇洵《辨奸論》:“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