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肝腸的成語故事
拼音jǐn xiù gān cháng
基本解釋意思是滿腹詩文,善出佳句。
出處唐 李白《冬日于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兄心肝五藏,皆錦繡耶?不然,何開口成文,揮翰霧散?”
暫未找到成語錦繡肝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錦繡肝腸)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床錦被遮蓋 | 宋 周密《齊東野語 淮西之變》:“尋常伏事太尉不周,今日乞做一床錦被遮蓋。” |
不識(shí)馬肝 | |
不食馬肝 | 東漢 班固《漢書 轅固傳》:“上曰:‘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xué)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為愚。’” |
丟心落腸 | |
義膽忠肝 | 《水滸傳》第七二回:“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shí)。” |
九回腸 | 梁簡(jiǎn)文帝《應(yīng)令》:“望邦畿兮千里曠,悲遙夜兮九回腸。”唐 馮延巳《酒泉子(芳草長(zhǎng)川)》:“風(fēng)微煙澹雨蕭然,隔岸馬嘶何處。九回腸,雙臉淚,夕陽天。” |
九回腸斷 | 漢·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 |
九曲回腸 | 漢·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 |
云錦天章 | 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詩:“手抉云漢分天章,天孫為織云錦裳。” |
俠肝義膽 | 《蒲柳人家 后記》:“一家聽著,先是生氣,擔(dān)驚,繼而又被趙錄明的俠肝義膽和一片熱心所感動(dòng)了。” |
傾吐衷腸 | |
傾肝瀝膽 | 宋·梅堯臣《聞密賜》:“傾肝瀝膽謝不敏,豈可便恃張良才。” |
傾腸倒肚 | 《朱子語錄》:“圣人肚腸,更無許多廉纖纏繞,絲來線去。” |
傾腸倒腹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烏巨行禪師法嗣》:“若是臨濟(jì)兒孫,終不依草附木,資福喜見,同參今日,傾腸倒腹。” |
兒女心腸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才成就得兒女心腸。” |
兜肚連腸 | 魯迅《狂人日記》:“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魚是人,便把他兜肚連腸的吐出。” |
全無心肝 | 《南史 陳紀(jì)下 后主》:“隋文帝曰:‘叔保全無心肝。’” |
冰肌雪腸 | 清·孔尚任《桃花扇·筵席》:“東林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干兒冰肌雪腸原自同,鐵心石腹何愁凍。吐不盡鵑血滿胸。” |
凄入肝脾 | 三國魏·繁休伯《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征,奏胡馬之長(zhǎng)思,凄入肝脾,哀感頑艷。” |
鳳髓龍肝 | 明·孫仁孺《東郭記·吾將瞷良人之所也》:“他故人情藹,消受他鳳髓龍肝;我寸舌應(yīng)嚼壞,愧沒歸遺兩女子。” |
剛腸嫉惡 | 晉·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剛腸嫉惡,輕肆直方,遇事便發(fā),此甚不可二也。” |
別具心腸 | 周恩來《在延安各界舉行的“雙十二”紀(jì)念會(huì)上的講演》:“全國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戰(zhàn)。……唯獨(dú)蔣介石先生別具心腸,硬要在日寇進(jìn)攻綏東之際,拒絕東北軍請(qǐng)纓抗日,強(qiáng)迫張學(xué)良、楊虎城兩將軍繼續(xù)進(jìn)行內(nèi)戰(zhàn)。” |
別具肺腸 | 張難先《中華民國政府成立》:“維袁氏別具肺腸,不易為合理之解決。” |
別有心肝 | 茅盾《子夜》:“盡管你那么說,我總以為做標(biāo)金做公債的人們別有心肝。” |
別有心腸 | 魯迅《朝花夕拾 <二十四孝圖>》:“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 |
別有肺腸 | 《詩經(jīng) 大雅 桑柔》:“自有肺腸,俾民卒狂。”鄭玄箋:“自有肺腸,行其心中之所欲。” |
刮腸洗胃 | 《南史·荀伯玉傳》:“若許某自新,必吞刀刮腸,飲灰洗胃。” |
刮腹湔腸 | 蔡?hào)|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6回:“不曉要怎樣改頭換面,刮腹湔腸,才能博得美人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