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爪留泥的成語故事
拼音hóng zhǎo liú ní
基本解釋同“鴻爪雪泥”。
出處清·查慎行《顧俠君庶常招飲晚翠閣》詩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鴻爪留泥我亦曾。”自注:“癸酉夏秋間,余寓居此巷。”
暫未找到成語鴻爪留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鴻爪留泥)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丸泥封函谷關(guān)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隗囂傳》:“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guān),此萬世一時(shí)也。” |
一鱗一爪 | 唐·高仲武《中興閑氣集·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
一鱗半爪 | 唐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 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
一鱗片爪 | 《〈王西彥小說選〉自序》:“現(xiàn)在重讀自己這一鱗片爪時(shí),就愈益感覺到,對那個(gè)暴風(fēng)雨前的黑暗時(shí)代,我們實(shí)在太需要宏偉的史詩了。” |
萬古留芳 | 元 紀(jì)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你若存的趙氏孤兒,將名標(biāo)青史,萬古留芳。” |
下榻留賓 | 南朝·梁·沈約《和謝宣城》詩:“賓至下塵榻,憂來命綠樽。” |
不留余地 | 清 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第11卷:“此狐眼光如鏡,然詞鋒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
不留痕跡 | 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辦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樣閑得難受的同事討論怎么才能不留痕跡地殺人絲毫不會(huì)引起懷疑。” |
業(yè)峻鴻績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夏后氏興,業(yè)峻鴻績,九序惟歌,勛德彌縟。”周振甫注:“業(yè)峻鴻績:即業(yè)峻績鴻,功業(yè)高,成績大。” |
東鱗西爪 | 清 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二節(jié):“以上所引,雖東鱗西爪,語焉不詳。” |
中留不報(bào) | |
丸泥封關(guān)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隗囂傳》:“元清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guān)。” |
舉如鴻毛,取如拾遺 | 《漢書·梅福傳》:“舉秦如鴻毛,拾楚若拾遺。” |
乘云行泥 | 《后漢書·逸民傳·矯慎》:“雖乘云行泥,棲宿不同,每有西風(fēng),何嘗不嘆!” |
云泥之別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逸民傳 矯慎》:“仲彥足下,勤處隱約,雖乘云行泥,棲宿不同。” |
云泥之差 | 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古拓二種之比較》:“舉與民國八年上海藝苑真賞社所印行安氏別本相比較,固大有云泥之差,而視‘天一閣本’亦遠(yuǎn)有上下床之別。” |
云泥分隔 | 唐·白居易《傷友》詩:“今日長安道,對面隔云泥。” |
云泥異路 |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亮空閑沒可做時(shí),每念臨安相聚之適,而一別遽如許,云泥異路又如許。 |
云泥殊路 | 北魏·荀濟(jì)《贈(zèng)陰梁州》:“云泥已殊路。” |
云飛泥沉 | 《周書·王褒傳》:“云飛泥沉,金鑠蘭滅。”《隋書·盧思道傳》:“云飛泥沉,卑高異等。” |
人死留名 | 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 王彥章傳》:“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修鱗養(yǎng)爪 | 鄒魯《浙江光復(fù)》:“處州黨員極多,因該處崇山峻嶺,可為修鱗養(yǎng)爪之用。” |
借書留真 | 《漢書·河間獻(xiàn)王傳》:“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 |
停留長智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91回:“常言道\'停留長智\'。那妖精倘或今晚不睡,把師父害了,卻如之何?” |
養(yǎng)虎留患 | 《東周列國志》第五六回:“今其子乃欲見逐,豈非養(yǎng)虎留患耶?” |
出云入泥 | 清·王韜《徐古春耆舊詩存序》:“及一旦勢位崇,名譽(yù)盛,疇昔知交,貧賤潦倒,伏處田里,不足引援,往往盡削其酬酢詩文,不使一篇登之集中,出云入泥,良可浩嘆。” |
出污泥而不染 | 宋 周敦頤《愛蓮說》:“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出淤泥而不染 | 宋 朱敦頤《愛蓮說》:“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連而不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