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uàn zhòu
注音ㄓㄨㄢˋ ㄓㄡˋ
1.陳先生深厚的顏體童子功保證了他的榜書沉厚、雄渾,加上其篆籀行書筆法的揉和又保證了其活脫、生動之勢。
2.要想寫好篆書,首先要對篆書作為一種古代書體的創(chuàng)構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對篆籀之美有深入的認知,又要能夠嫻熟地駕馭筆墨,讓書寫與篆書的結(jié)體相得益彰。
3.樂泉先生的書法古而不滯,蕭散而不放肆,清和可以澄明,這彰顯了樂泉先生寬闊的視域,不囿于金陵甚至江南的文化情趣,而直通漢魏魂魄,連接三代篆籀。
4.白慧也看見了,她說這是大篆籀文,秦國尚未用小篆隸書統(tǒng)一六國文字前的一種文字。
5.秦孝儀以書法見稱于世,并以篆籀古文名家,溯源先秦古籀,取法方整漢隸,博古創(chuàng)新,自創(chuàng)風格獨具的“秦體”。
6.其一,吳昌碩無論作書作畫都用羊毫軟筆,以篆籀之法為之,古拙雄雄強;而陳師曾多用狼毫禿穎,俊逸活潑。
7.不諳篆籀真草,未學顏柳歐蘇,自幼習隸,摹臨漢碑,未得神髓,公余之暇,信筆涂鴉,聊以自娛,或贈親友。
8.小篆也叫秦篆,是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chuàng)制的統(tǒng)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