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古非今的成語故事
拼音nì gǔ fēi jīn
基本解釋拘守古代的而否定當(dāng)今的。形容崇尚陳規(guī)舊法,貶低新鮮事物。
出處宋 劉恕《自訟》:“泥古非今,不達時變,疑滯少斷,勞而無功。”
暫未找到成語泥古非今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泥古非今)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非同小可 | 元 關(guān)漢卿《魔合羅》第三折:“人命事關(guān)天關(guān)地,非同小可!” |
混淆是非 | 清 陶曾佑《論文學(xué)之勢力及其關(guān)系》:“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
胡作非為 | 清 李汝珍《鏡花緣》:“或誣好吃懶做,或誣胡作非為。” |
泥牛入海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龍山和尚》:“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
致遠恐泥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是非口舌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反為干凈,省了許多是非口舌。” |
眾多非一 | 漢 王充《論衡 別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廟,眾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
習(xí)非成是 | 西漢 揚雄《法言 學(xué)行》:“習(xí)乎習(xí),以習(xí)非之勝是,況習(xí)是之勝非乎?” |
樂道好古 | 《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體者,砥節(jié)厲行,樂道好古,恬于榮利,不事諸侯。” |
今來古往 | 唐·崔玨《道林寺》詩:“今來古往人滿地,勞生未了歸丘墟。” |
惹事生非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如今再說一個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
古色古香 | 宋 陸游《小室》:“窗幾窮幽致,圖書發(fā)古香。” |
今是昨非 | 晉 陶潛《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
通今達古 | 胡蘊玉《<中國文學(xué)史>序》:“述學(xué)派之流別,論政治之得失,縱有通今達古之才,而無瑰瑋奇麗之筆,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
古往今來 | 晉 潘岳《西征賦》:“古往今來,邈矣悠哉。” |
離奇古怪 | 蘇曼殊《與劉三書》:“曼近日所遭,離奇古怪,待長者今冬回申,當(dāng)極談耳。” |
古里古怪 | 林徽因《梅真同他們》第一幕:“可是差不多也就算是了,你知道當(dāng)時的那些辦法古里古怪的……” |
似是而非 | 先秦 孔子《孟子 盡心下》:“孔子曰:‘惡似而非者。’” |
知往鑒今 | 明·無名氏《太平宴》第一折:“知往鑒今,驅(qū)曹蕩吳,非同小可也。” |
今古奇觀 | 明·抱甕老人《今古奇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所恨者新喪未久,況且女求于男,難以啟齒。” |
惹是生非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
是非曲直 | 漢 王充《論衡 說日篇》:“二論各有所見,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
搬弄是非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diào)三窩四。” |
今夕何夕 | 《詩經(jīng)·唐風(fēng)·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詞:“扣舷獨笑,不知今夕何夕。” |
古來今往 |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江都市孝婦屠身》:“古來今往夕陽中,江山依舊在,塔影自凌空。” |
口是心非 | 晉 葛洪《抱樸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 |
古為今用 | 毛澤東《書信選集 致陸定一》:“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