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燭輝煌的成語故事
拼音dēng zhú huī huáng
基本解釋輝煌:光輝耀眼。形容燈光燭火通明,光輝耀眼。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軍士引闞澤至,只見帳上燈燭輝煌,曹操憑幾危坐?!?/p>
暫未找到成語燈燭輝煌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燈燭輝煌)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燈如豆 | 清·沈復(fù)《浮生六記》第一卷:“一燈如豆,羅帳低垂,弓影杯蛇,驚神未定。” |
萬家燈火 | 唐 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
烏燈黑火 | |
五侯蠟燭 | 語出唐·韓翃《寒食》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迸f俗寒食節(jié)禁火,而宮中傳燭分火于五侯之家,貴寵可見。 |
交相輝映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數(shù)座寶塔遙遙矗立日光雪光湖光交相輝映塔身清澈剔透?!?/td> |
人生如風(fēng)燈 | 《遼史·耶律和尚傳》:“‘顧人生如風(fēng)燈石火,不飲將何為。’晚年沉湎尤甚,人稱為‘酒仙’云。” |
偶燭施明 | 漢 王符《潛夫論》:“堯舜之德,譬猶偶燭施明于幽室也,前燭照之,后燭益明,非前燭昧,后燭彰也,乃二燭相因而成大光?!?/td> |
光輝奪目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8回:“見兩旁有金山玉山二座,光輝奪目。” |
光輝燦爛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1回:“護(hù)駕龍虎官軍二萬五千,分為五對,每對五千,按青、黃、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馬,并依本色,光輝燦爛,極其雄壯。” |
剪燭西窗 |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td> |
匣劍帷燈 | 晉 葛洪《西京雜記》第一卷:“高帝斬白蛇劍,劍上有七采珠、九華玉以為飾,雜廁五色琉璃為劍匣,劍在室中,光景猶照于外,與挺劍不殊。” |
古寺青燈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4回:“一個立志修行的何玉鳳,要向古寺青燈尋活計。” |
只準(zhǔn)州官放火,不準(zhǔn)百姓點(diǎn)燈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準(zhǔn)州官放火,不準(zhǔn)百姓點(diǎn)燈,卻是中國政治的一個通病?!?/td> |
只準(zhǔn)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diǎn)燈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5回:“不料我們大老爺先護(hù)在里頭,連問也不叫我問一聲兒,可見他們官官相護(hù),這才是‘只準(zhǔn)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diǎn)燈’,古人說的話是再不得錯的。”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diǎn)燈 | 宋 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吹燈拔蠟 | 楊朔《春子姑娘》:“鬼子也不長了,眼看就要吹燈拔蠟了。” |
帷燈匣劍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杯影蛇弓魔入幻,帷燈匣劍鬼生疑?!?/td> |
帷燈篋劍 |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yǎng)回頭》:“如帷燈篋劍。如暮鼓晨鐘,隱隱約約,莫非正喻相關(guān),真正令我難解?!?/td> |
張燈掛彩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0回:“老兩口坐在張燈掛彩棚下,吃一杯鄉(xiāng)黨慶壽酒。” |
張燈結(jié)彩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9回:“告諭城內(nèi)居民,盡張燈結(jié)彩,慶賞佳節(jié)。” |
張燈結(jié)采 | |
當(dāng)風(fēng)秉燭 | 明·無名氏《勘金環(huán)》第三折:“我性命恰便似當(dāng)風(fēng)秉燭,恰便似水不浮漚。” |
影不離燈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43回:“這老張婆子影不離燈的一般,又不是外頭寬快去外,支了他那里去?” |
懸燈結(jié)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一回:“兩府中倶懸燈結(jié)彩,屏開鸞鳳,褥設(shè)芙蓉;笙簫鼓樂之音,通衢越巷?!?/td> |
打著燈籠沒處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要錯過了,打著燈籠沒處尋!” |
打著燈籠沒處找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你要再找我妹妹這么一個人兒,只怕走遍天下,打著燈籠沒處找去。” |
扣槃捫燭 | 宋 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蚋嬷唬骸罩疇钊玢~槃?!蹣劧闷渎暋K章勭姡詾槿找?。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瘨袪T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td> |
扣盤捫燭 | 宋 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蚋嬷唬篭'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蚋嬷唬篭'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鑰,以為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