紆朱曳紫的成語故事
拼音yū zhū yè zǐ
基本解釋形容地位顯貴。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綬之顏色。
出處晉 葛洪《抱樸子 逸民》:“何必紆朱曳紫,服冕乘軺。”
暫未找到成語紆朱曳紫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紆朱曳紫)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紫陌紅塵 | 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
姹紫嫣紅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萬紫千紅 | 宋 朱熹《春日》詩:“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傳爵襲紫 | |
帶金佩紫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 |
以紫亂朱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
大紅大紫 | 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來,現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紅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戲!” |
紫電清霜 | 唐·王勃《滕王閣序》:“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
棄甲曳兵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傳龜襲紫 | 《后漢書 陰識傳贊》:“恂恂苗胤,傳龜襲紫。”李賢注:“公侯紫綬金印龜紐。” |
紅得發紫 | 靳凡《公開的情書》:“她仗著出身好,業務好,紅得發紫。” |
紫袍玉帶 | 明·無名氏《萬國來朝》第三折:“戶列簪纓姓字香,紫袍玉帶氣昂昂。” |
紫綬金章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輝煌。玉簪珠履,紫綬金章。” |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露紅煙紫 | 宋·曾鞏《芍藥廳》詩:“小碧闌于四月天,露紅煙紫不勝妍。” |
鼻青眼紫 | 張石山《甜苣兒》:“果然,沒隔幾天,場里打麥子的時候,四黑牛找個碴兒,劈頭蓋腦地把甜苣兒打個鼻青眼紫。” |
腰金衣紫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卷二十二:“何不在此處用了些?博得個腰金衣紫,也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鄒纓齊紫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鄒君好服長纓,左右皆服長纓,纓甚貴。” |
懷金拖紫 | 晉·陸機《謝平原內史表》:“復得扶老攜幼,生出獄戶,懷金拖紫,退就散輩。” |
衣不曳地 | 漢·荀悅《漢紀·成帝紀》:“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問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著布蔽膝,見者以為童仆,使人問乃知其夫人。” |
黃麻紫書 | 清·錢謙益《福建道監察御史贈通議大夫大仆寺卿謚忠毅李公墓志銘》:“黃麻紫書,照耀夜壑。” |
拖青紆紫 | 梁啟超《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第三章:“今日華門一酸儒,來歲可以金馬玉堂矣;今日市門一岨儈,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 |
紆朱拖紫 | 唐 白居易《歲暮寄微之》詩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紆朱拖紫且開眉。” |
清都紫微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周穆王》:“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旁之所居。” |
楊朱泣岐 | 《荀子·王霸》:“楊朱哭衢途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謂在十字路口錯走半步,到覺悟后就已經差之千里了,楊朱為此而哭泣。 |
朱顏粉面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八義記·駙馬賞燈>》:“金鼎熱風腦龍肝,花燭映朱顏粉面。” |
父紫兒朱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續黃粱》:“一言之合,榮膺圣眷,父紫兒朱,恩寵為極。” |
楊朱泣歧 | 戰國·趙·荀況《荀子·王霸》:“楊朱哭衢途:‘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