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英雄的成語故事
拼音ér nǚ yīng xióng
基本解釋兒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豐富,年輕有為的男女英雄。
出處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縱橫九萬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一身兼備的,也只見得兩個。”
暫未找到成語兒女英雄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兒女英雄)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丁點兒 | 周作人《自己的文章》:“寫文章也微微懂得一點苦甘冷暖,結果只有‘一丁點兒’的知。” |
一世之雄 | 宋 蘇軾《赤壁賦》:“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一決雌雄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愿與漢王挑戰,決雌雄。” |
一唱雄雞天下白 | 唐·李賀《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拿云,誰念幽寒坐鳴呃。” |
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23回:“相公年幼,休要妄費了。有時,看這東西不難;沒有時,便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天下事只怕沒得銀錢,便是俗語說得好:‘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
一條線兒拴兩螞蚱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因為咱們倆是一條線兒拴兩螞蚱,飛不了我,蹦不了你的。” |
一棲兩雄 | 《韓非子·揚權》:“毋弛而弓,一棲兩雄。一棲兩雄,其斗(喭頁)(喭頁)。” |
一男半女 |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員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絕了香火。” |
一股腦兒 | 曾樸《孽海花》第16回:“心中不知道是鹽是醋是糖是姜,一股腦兒都倒翻了。” |
一面兒理 | |
三男四女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回:“我掙了一份大家私,又沒有三男四女,只得這個孩子,若得他一舉成名,祖宗面上,也有些光彩。” |
不雌不雄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79回:“合寄姐說了幾次,他又不雌不雄。” |
丟下耙兒弄掃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7回:“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個媳婦,雖然幫著,也是天天‘丟下耙兒弄掃帚’。” |
兩雄不并立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語云‘兩雄不并立’,何能風雨同舟?” |
中郎有女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天津呂某,婦某氏……相夫子,事事盡禮。中郎有女,年十四,已字人。” |
烏之雌雄 | 《詩經·小雅·正月》:“具曰‘予圣’,誰知烏之雌雄。” |
九天仙女 | 元 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你看此女非凡,真乃九天仙女也。” |
乞兒乘車 |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注引《世語》:“君釋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擁麾蓋,守兵馬郡,乞兒乘小車,一何駛乎?” |
乞兒暴富 | 明·袁宏道《瓶史·器具》:“然寒微之士,無從致此,但得宣、成等窯磁瓶各一二枚,亦可謂乞兒暴富矣。” |
乞兒馬醫 | 《列子·黃帝》:“自此之后,范氏門徒,路遇乞兒馬醫,弗敢辱也。” |
亂世英雄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曹公少時見喬玄。玄謂曰:‘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撥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 |
予智予雄 | 范文瀾 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他是一個極驕貪的人,以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對的,自己所得的物都是不夠的,因之,予智予雄,任性妄為。” |
爭長相雄 | 清·嚴復《天演論》:“勢如爭長相雄。” |
事實勝于雄辯 | 魯迅《<熱風>題記》:“現在擬態的制服早已破碎,顯出自身的本相來了,真所謂‘事實勝于雄辯’。” |
二八女郎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瞳人語》:“見車幔洞開,內坐二八女郎,紅妝艷麗。” |
五男二女 | 《詩·召南·何彼襛矣序》孔穎達疏引晉皇甫謐云:“武王五男二女。” |
五陵英少 | 清·龔自珍《水調歌頭·寄徐二義尊大梁》詞:“結客五陵英少,脫手黃金一笑,霹靂應弓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