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求源的成語故事
拼音zhuī gēn qiú yuán
基本解釋同“追本溯源”。
出處張周《步履艱難的中國》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長進現出了面目。”
暫未找到成語追根求源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追根求源)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開源節流 | 荀況《荀子 富國》:“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 |
命根子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9章:“寶生在他們老公母倆心上,真像命根子,寶貝疙瘩。” |
正本溯源 |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諸制度禮樂,是以為之正本溯源。” |
木本水源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 |
斬草除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落葉歸根 | 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38出:“落葉歸根,豐城劍回。” |
反求諸己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射者正己而后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
誅求無度 | 《舊唐書·于頔傳》:“擅興全師,僭為正樂,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殺戮不辜,誅求無度,臣故定謚為厲。” |
孜孜以求 | 孫犁《蕓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 |
源源不斷 |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
飲水思源 | 北周 庾信《征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
供不應求 | 《茅盾選集 長春南關行》:“現在接受了南方六個單位的訂貨單,每天生產一至二噸,供不應求。” |
有求必應 | 唐 李煙《妒神頌》:“所求必應,高山仰止。” |
切樹倒根 | |
奮起直追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9回:“義無反顧,惟有群策群力,奮起直追,迅電華會代表,堅持原案。” |
盤根錯節 | 晉 袁宏《后漢紀 安帝紀一》:“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堅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勞也。” |
葉落歸根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慧能大師》:“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
歸根結蒂 | 清 張南莊《何典》:“引得酒鬼相打,攪出人性命來。歸根結柢,把一場著水人命一盤摙歸去。” |
刻舟求劍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根深蒂結 | 宋 周煇《清波雜志》卷八:“某流落江湖二十年,兄弟異立,未能成家,重以場屋蹉跌,遂失身于介館馬慧,歲月滋久,根深蒂結,生育男女,于義有不可負者。” |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八回:“常言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小廝怕養不大。” |
急起直追 | 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5回:“急起直追,猶虞不及。” |
吹毛求疵 | 韓非《韓非子 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
實事求是 | 東漢 班固《漢書 河間獻王劉德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
根深固本 | 《晉書·伏滔傳》:“所以杜其萌際,重其名器,根深固本,傳之百世。” |
根牙磐錯 | |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37回:“此時慕政弄得沒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你追我趕 | 《新華半月刊》1960年第14期:“我們正處在一個你追我趕、飛躍向前的建設熱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