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蟻附膻的成語故事
拼音qún yǐ fù shān
基本解釋比喻許多臭味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
出處先秦 莊周《莊子 徐無鬼》:“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膻也。”
暫未找到成語群蟻附膻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群蟻附膻)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牽強附會 | 清 曾樸《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xué)不分明的緣故。” |
進種善群 | 清·張鶴齡《法人篇》:“且變法之后,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此進種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決也。” |
攀龍附鳳 |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潁陰商販,曲周庸夫,攀龍附鳳,并乘天衢。” |
狐群狗黨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劉鋤項,逐著那狐群狗黨,兀良怎顯得咱這黥面當王!” |
敬業(yè)樂群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xué)記》:“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 |
鶴立雞群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td>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群龍無首 | 《周易 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群山四應(yīng) | 朱自清《論標語口號》:“為的是‘發(fā)聾振聵’,是‘群山四應(yīng)’,是人民的覺醒與起來。” |
群英會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此皆江東之英杰。今日此會,可名‘群英會’。” |
海水群飛 | 漢·揚雄《太玄經(jīng)·劇》:“海水群飛,終不可語也。” |
穿鑿附會 | 宋 洪邁《容齋續(xù)筆》第二卷:“用是好知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云?!?/td> |
武藝超群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據(jù)這柴大官人,名聞寰海,聲播天下的人,教頭若非武藝超群,他如何肯薦上山?” |
群空冀北 | 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td> |
群賢畢至 |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td> |
群賢畢集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回:“今日群賢畢集,正當‘所言公則公言之’?!?/td> |
離群索居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
群魔亂舞 | 穆青《為了周總理的囑托》:“在烏云密布群魔亂舞的日子里,為了純樸的老農(nóng),昂首挺立,用自己的行動為人們譜寫了一首悲壯的正氣之歌!” |
遁世離群 | 《元史·隱逸傳序》:“后世之士,其所蘊蓄或未至,而好以跡為高,當邦有道之時,且遁世離群,謂之隱士?!?/td> |
魂不附體 | 元 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一個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顏色,使小生魂不附體。” |
成群結(jié)隊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結(jié)隊,飛奔而來,報說魏兵已到。” |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壞名氣的?!?/td> |
博覽群書 | 《周書 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锥∵~,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
狗黨狐群 | 明·元心子《金雀記·投崖》:“差殺你狗黨狐群,我怎肯喪志污紅粉。” |
枝附葉連 | 《三國志·蜀志·姜維傳》:“[姜維]故自危懼,不復(fù)還成都”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國志》:“維惡黃皓恣擅,啟后主欲殺之。后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維見皓枝附葉連,懼于失言,遜辭而出?!?/td> |
害群之馬 | 宋 劉安世《盡言集 應(yīng)詔言集》:“恣其毀譽;如害群之馬,豈宜輕議哉!” |
附庸風(fēng)雅 | 清 吳趼人《情變》:“那班鹽商明明是咸腌貨色,卻偏要附庸風(fēng)雅,在揚州蓋造了不少的花園?!?/td> |
隨聲附和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崇侯虎不過隨聲附和,實非本心?!?/td> |